记得笔者在孩提时代,就常听人提及“周瑜打黄盖”典故,只是当时把典故当故事,一听了之毫无感受。后来参加工作,丰富历练,才渐渐领悟到其中的深刻内涵。
“周瑜打黄盖”的典故源自三国时期的一场战役。那是赤壁之战时,孙权命周瑜为大都督对抗曹操。为了使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决定使用苦肉计。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不逊;周瑜大怒,下令将黄盖斩首;众将苦苦求情,周瑜才改为对黄盖处以杖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其实,这一切只是做给诈降周瑜的蔡中蔡和看的假象。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就信以为真,觉得黄盖有投诚之心。之后赤壁之战爆发,诈降的黄盖开船来投降曹操,曹操不知是计,当曹操的船队突然被黄盖的火船击中而着火才恍然大悟,为时已晚。加上庞统的连环计和诸葛亮招来的东风,曹操军溃不成军,再经过周瑜的奇袭后几乎全军覆没,甚至到了差点要被关羽所杀的地步。之后曹操对周瑜恨之入骨,却也不敢草率对付他,很久不敢南下。
在典故中,有两个细节,我们需要注意:
一是周瑜要将黄盖斩首时,鲁肃替黄盖求情,而且暗示一旁观看的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诸葛亮无动于衷。等到黄盖被打五十大板之后,鲁肃去营中找诸葛亮质问:“黄盖被打,我等都去求情,你是贵客,为什么见死不救?”诸葛亮听完脸色一变:“子敬(鲁肃的字)欺负我啊!”鲁肃疑惑不解:“我一直对你都不错,哪来欺负你?”诸葛亮大笑着说:“这是周瑜和黄盖在用苦肉计,利用假情报让蔡中蔡和传消息,我怎么可以随便说破?”鲁肃显得有点不相信,诸葛亮又说:“这事千万别告诉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烦了,你只说我也埋怨他就行了。”鲁肃便答应了。回到周瑜营中,周瑜问鲁肃:“诸葛亮对此事有何看法?”鲁肃便按照诸葛亮教他的回答:“他说他也埋怨都督做法。”周瑜听完非常高兴:“这次瞒过他了。”鲁肃问怎么回事,周瑜回答:“这是我和黄盖为了麻痹曹操使的诈降计,看来诸葛亮完全不知道,这人未必是我对手。”鲁肃听完大吃一惊,心里暗暗佩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可见苦肉计瞒得过曹操,瞒不过诸葛亮。
我们说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仅有其智慧之处,也有其顾全大局的地方。在联手联合抗曹的大局面前,一切以终极目标为重,以争取结果为重。
有趣的是,此处暗含了2个启示:其一,由于周瑜凭借一时一事就妄下定义,觉得诸葛亮不如己,萌生了骄傲与轻敌,致使他后来在与诸葛亮交锋中败北,不得不发出感慨述说郁闷之情,“既生瑜何生亮?” 其二,假如曹操能像诸葛亮一样谨慎和睿智,善于分析善于推理,不轻信不大意,那么黄盖那五十杖不但白打,赤壁之战的历史也要重新改写了。
二是周瑜与黄盖皆为孙吴大将,都名声显赫,为设计欺骗曹操,不惜上演“苦肉计”,自愿忍受皮肉之苦,很是需要几分毅力、几许度量才行。毕竟为了战役的胜利,个人牺牲点痛苦、丢弃些面子是事小,打败曹操方属事大。孰重孰轻,周瑜和黄盖确实理解得很深透,把握得很到位,掌控得很逼真。竟让一贯多疑的曹操毫无察觉,实在不易。这其中不仅黄盖的敬业精神值得推崇,他的奉献意识和大局观念尤为值得称颂。
今天,虽然不再是多国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再需两军阵前勾心斗角的谋略,但大局意识从来就不过时。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指出,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论断无疑是极正确的、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我们不能为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而置全局与不顾、置整体与不顾。否则,任何事务都可以变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古人尚且能够做到做好,今人安能被古人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