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领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人等在内的众多财经高层南下温州调研。温家宝要求浙江1个月内稳定温州中小企业局势,整顿金融秩序,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防止风险扩散蔓延。
引起中央高层如此重视的是温州疯狂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断裂频发,以及由此引发的愈演愈烈的老板跑路潮:据不完全统计,在温州的龙湾永强地区,仅8月份就发生了20多起老板跑路,仅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另据龙湾区法院最新统计,9月份已有190起高利贷案件、近3亿元标的额,而去年全年该院查处高利贷立案标的总额也只有3.6亿元。
关于此次温州“金融风暴”的原因,一个流行的说法是由于中国不开放的金融体制,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在银行贷不到款的温州中小企业不得不去借高利贷,最终因为不堪高利贷重负而破产跑路。
如果温州的危机真的是这样一幅图式,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以当下中国行政力量对金融的支配力,多放一些贷款给温州的中小企业只是一个指令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温州的危机并没有这么简单。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过度的金融抑制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但在当下的温州,它更多的只是泡沫经济和过度投机破产后的一块遮羞布而已。更不可小觑的是,作为中国经济的经常性先锋,温州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温州,温州模式的难以为继为整个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近年以来,在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劳动力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提高的三重夹击之下,温州的实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步履维艰,实业利润已经被挤压到难以为继的地步。而另一方面,自2000年之后,温州商人开始涉足房地产、资源投资等领域,房价和资源价格的飞涨给他们带来了做实业所不能想象的收益。近几年他们更是转向资本运作,地产、股票、黄金,资金参股、担保公司,在资本市场,温州人几乎无处不在。借助激进的经济大环境,他们以钱炒钱,民间借贷逐渐与实业无关,借助各种民间的金融杠杆手段,积累的风险被成倍放大,实际已经成了一场金融传销的盛宴。
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要维持温州的这个金融传销的链条不断,只能寄希望于房地产、资源、黄金等价格不停地飞涨下去,但众所周知,这只是传销讲师虚构的财富乌托邦,涨价停止之日,就是温州“金融风暴”爆发之时。
也就是说,温州危机的根本问题在于产业空心化的步步加剧和蔓延,在于实业经济衰退后过度投机的泡沫破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些专家反对用国家的金融资源,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助以赌为主的温州。
事实上各种信息表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确实并不是温州的最主要问题。温州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当地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倾斜实际已经到了违规的程度。如此超量的贷款,实在不应该再进一步放松。另外,在温州的环境下,即使中小企业拿到了低价的贷款,也往往是拿去投机,而不是用于实业,很显然180%年利率绝非实体经济所为,只有赌徒才会那样做。我们应该注意这样的数据,温州地区今年前八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依然持续高位运行,在全国的房价排行榜上,温州高居第四位。在温州2010年百强企业名录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余40多家制造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如此高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又如何做得起实业?
这也验证了温州当地一位担保人士的话:“温州当地的高利贷几乎没有进入到实业生产的,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救得了这些炒钱的企业主吗?”在此,必须警惕有人偷换概念,把抢救高利贷的资金链说成是救中小企业。炒作泡沫的人理应为泡沫的破灭付出代价。
当然,让温州的金融传销者付出代价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
思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任由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暴涨,任由垄断企业不断涨价加码,就会导致货币不走向实体经济,而是向资本品走。地产和各种生活成本的飞涨倒逼着工资上涨,实业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这又导致更多资金从实体出走,推动资本品价格更快的涨,经济的空心化会愈演愈烈,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
这样的图式,仅仅是温州才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