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常见的现象:刚刚进入一个团队,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想尽快融入团队,获得安全感),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人,一旦发现了领导管理工作中的“错误”,常常非常想说出来,不仅能展示自己对团队的忠贞,获得领导与队友的好感,也希望展示自己的 “才能”;但多数时候,人都选择了沉默;因为你能看见,别人就看不见吗?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人说出来,是否这就是这个团队的“默契”或“潜规则”?你乍到几天就看出这么严重的问题,你是否因此成为让团队讨厌的人呢?
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看到了团队管理中的混乱,听到了员工不公的抱怨…但领导的能力与胸襟是否是你所期望的呢?指出团队面临的问题,很可能激怒领导,那样的话你的下场一定很悲惨;即使领导不动怒,觉得你这人不安心本职工作,还挑别人的毛病,有了这种印象,你不就被打入冷宫了吗;不指出问题的所在,团队人心涣散,工作效率低下,你就只能随波逐流,不知所终,你实在不忍心这样耗费自己的青春。
若发现的问题,对于团队来说是致命的,你还能保持沉默吗?是说,是沉默,是走还是留,你该怎么办?
《反经》[(唐)赵蕤]中分析了这样一则故事:
陈灵公(春秋陈国君主)荒淫无道,大臣泄冶站出来对他进行规劝,义正言辞,苦口婆心,陈灵公却很不高兴,直接杀了泄冶。商纣王(商朝末期)宠幸妲己,诛杀忠臣,惨绝人寰,民怨鼎沸;比干是纣王的叔叔,又是他的老师,毅然上前劝谏,纣王不听,妲己记恨,结果比干被挖心而死。
提意见的送了性命,代价是惨重的,他们的行为是否是值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相反的。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他的规劝是为了殷商的基业,也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安宁,血缘关系让他没有选择(古时候改朝换代意味着要被灭族,没有幸免),比干只有寄希望于纣王的悔过自新;如果凭自己的地位都不能劝说纣王,其他的大臣就只能选择“叛逃”的份了(黄飞虎就举家投了西岐)。
而泄冶只是个下大夫,一般的官员,与灵公没有血缘关系,面对昏庸的朝廷,完全可以选择离开,把自己牺牲在这里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对不起自己家人,当然他获得了“忠臣”的美名,为历代人推崇学习;而这样昏庸的朝廷,值得自己与他荣辱与共吗?
显然死谏不都是对的。当然,指出领导的错误也有因此而受到重用的。李斯的《谏逐客令》不仅名满天下,而且因为这篇文章,李斯成为秦始皇的开国丞相,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这些利在千秋的功业,李斯得以成为工作主持人。邹忌不仅让齐王听从自己的建议,而且以一流的交流、沟通方式,成为后世学习与领导沟通的楷模…
若碰上开明的君王,即使你态度恶劣也一样能得到赏识与宽容,魏征与唐太宗,赵普与宋太祖…教科书上有很多。
领导错了,是否应该说出来?关键是看领导是否有容人的胸襟、听谏的意识。
若有,你的劝说即使不被采纳,至少不招致记恨,不至于断送了未来的前程(或者是生命);若没有,你的劝说只能让领导生厌,让领导周围的人记恨,多说无益,不如不说。
若选择沉默,看着火坑,你还要跳吗,明知任务是失败,还要送命吗?明智的选择是离开!
跳槽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离开了组织,就没有了安全感,新团队是否能接纳你,旧团队是否要“追杀”你…总之:跳槽的过程意味着动荡,什么时候能安稳下来,是个未知数;离开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选择的,人生的低谷不是都有勇气去面对的。
很多人会说:离开是对团队的不忠,应该受到谴责。
古人也有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
什么时候选择离开?上边的分析给了我们一些启迪:
当你与这个团队荣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