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上次互联网泡沫破灭才刚过去十年,科技企业的估值就再次直冲云霄,密集的泡沫与上一轮非理性繁荣诡异般地相似。硅谷又一次呈现出把自己当作宇宙中心的各种迹象。
十年来极少有投资者问津的风险投资基金,如今再次被投资者团团围住;它们反过来又都急切地争着把从投资者那里获得的资金投向年轻的创业者。一个个亿万富翁(至少是账面上的)正在以快得令人眩目的速度被打造出来——似乎经常是一夜之间的事。投资热浪和新财富将硅谷的房价推高到了惊人的水平:最近,有一栋“房子”被以1亿美元的价格销售给了一位投资Facebook赚到大钱的俄罗斯风险投资家。
这种狂喜情绪最真切的展示可能就是5月19日LinkedIn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这家公司在2003年建立,当时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刚进入哈佛大学不久。作为一家面向有志升迁者的、严肃的专业人士社交网站和一个面向潜在雇主的人才池,LinkedIn一直无所作为地经营着。
社交网络的兴起为LinkedIn的生意助了一臂之力。随后,它就靠2010年仅2.43亿美元的营收和招股说明书中长达19页的风险因素,在华尔街上募得巨资。在首日交易中,LinkedIn的股价上涨了一倍,让人不禁想起了“1.0版”的科技泡沫。这家公司的市值达到90亿美元,相当于过去12个月营收的31倍、现金流的173倍,这样的倍数对于一家成立8年的公司来说十分不可思议。
整个硅谷都情绪高涨。若将传闻中的Facebook营收乘以相同的倍数,那么Facebook更宽泛商业模式的估值至少可以达到600亿美元,超过福特汽车(Ford Motor)或时代华纳(Time Warner);另一家受到热捧的网络新秀——打折优惠券网站Groupon估值将达250亿美元(Groupon的总部位于芝加哥,这一点异乎寻常)。
当然,当前这轮互联网繁荣与上一轮繁荣存在一些重要差异。首先,上一轮狂热让整个科技行业都水涨船高。繁荣达到顶峰时,思科(Cisco,当时主要业务是制造网络设备)的市值达到5570亿美元。几乎任何一种用得上电脑的生意都能重新包装成网络公司,而许多这类公司连一块钱的收入都没有。还记得零售网站eToys或者日杂用品递送服务公司WebVan吗?这两家公司都已倒闭——仅1999年一年就有308家科技公司上市,而这些公司大都落得同样的结局。(思科的市值也已降至910亿美元。)
这一轮的狂热多少理性一些,它是由与社交网络、游戏和打折优惠券相关的盈利点燃的。今天市场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板块,关注范围较以往更为狭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12个月里只有49家科技相关企业上市。与此同时,上市成本和合规负担(这得感谢《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也打消了许多成长型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上市计划,这让作为股东的风险投资家十分绝望。现在,这些公司的股份经常在合法但灰色的二级市场交易——在这个市场上,持有未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东们可以将自己的部分账面收益套现。所有这些都降低了出现一场与2000-02年规模相当的市场崩盘的可能性——当时,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78%。
按照上世纪末的情况来衡量,当前这轮互联网热潮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美国在线(AOL)在2000年1月宣布与时代华纳合并前夕,市值曾高达1630亿美元。可当时谁知道股市在两个月之后就会见顶下挫?
当然,上世纪末顺势浮起的船中并非每艘都搁了浅。Priceline首创的“价格由你定”(Name your own price)商业模式在市场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