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土吗?
这个问题几乎是肯定的。从电视剧情,到人物造型;从服装打扮,到形象气质,应该都没有疑问。
可问题在于,看这部电视的观众,不仅包括电视里讲述的农村、农民群体,那些白领、海龟、高知对发生在农村、农民身上的故事也充满兴趣,更有一些自称为时尚的人士同样对这些“俗事”、“土八路”乐此不疲。这部分人最纠结,既害怕和自己时尚的身份不符,怕自己时尚圈的朋友笑话,却又不能抵挡住赵本山团队的土人、土话、土故事的诱惑,所以就偷偷的看,偷偷的乐,然后装着不看的样子。当大家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某个人一不小心说漏嘴之后,才恍然发现,哦,原来大家都在看啊,原来大家都是土人啊!就此一发不可收拾,不必再藏着掖着装时尚了。
这是为什么呢?乡村爱情并非第一部农村题材影视剧,电视荧屏上也还有其他很多类型的剧目,谍战、婚姻、爱情……而乡村爱情从剧情到人物形象,甚至被认为不该登上大雅之堂,可它为何反而收视火爆呢?
是因为赵本山的明星效应吗?
应该不是。乡村爱情至今已拍到第四部,可有关赵本山的戏份一直不多。包括此前的范伟同样如此,在后几部续集中,因为两人分手,甚至已经没有了范伟的身影。小沈阳?第一部戏出来时,小沈阳还没有上春晚,还没有火。
这部戏的主角一直是那些在剧中叫做刘能、谢广坤、赵四等平民的。恕本人无知,除剧中人的艺名外,他们的真名一直记不住。恐怕大多数人也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吧?尽管刘能上了春晚。刘能自己也说,现在走在大街上,人人都喊刘能来了,刘能来了。显然,这反映出该戏已经深入人心。当初赵本山客串一些演出也是担心毫无明星效应的电视剧不好卖座,电视台可能也不愿接纳。但当第一部戏刚推出没几集的时候,超高的收视率就打消了赵本山的担心。观众从这部戏中不是为了看赵本山的,而是为了看赵本山的徒弟们。其实,随后的三部续集已经无须老迈的赵本山客串了,虽然他仍然很幽默,也许只是吸引赞助商的价格保证吧!
但这部戏的火爆又不能说和赵本山无关。因为这些人都出自本山传媒。赵本山的真正功力在于,他尽可能真实的、不做作的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因为真实,带来共鸣。即他们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表演、扮演。就像大家都喜欢校园民谣,都能从歌曲中找到当年上学的影子一样,歌词很朴素,问你借半块橡皮,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平白的像说话,似乎不符合某种自认为的规定,却难挡这样的歌曲成为经典。
有人讲到最近上映的电影《最爱》。选材不错,讲艾滋病人的爱情,角度也很独特、新颖,拍得也不差,但看了之后怎么就是感觉缺了点什么呢?
缺了点什么?有人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部有情有义,充满了对社会底层人群关怀的电影,但是处理手法上,像小学生写作文,脑袋里装着太多的名句名篇,写出来的句子就变得刻板不自然。
同理,那些领导讲话,那些喉舌媒体的社论:卓越的政党,优越的体制……还有最大的典型——新闻联播。如果是新闻联播讲述乡村爱情里的故事,讲述谢永强,肯定是作为大学生村官如何发展致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赵本山的这部戏其实也表达了这个意思——从最终结局看,但赵本山不会那么赤裸裸,因为如果那样,不是显得太假,而根本就是假的。
可见,观众感兴趣的其实并非是农村题材,而是真实生活。王珞丹红了,是因为她真实;陆毅失宠了,是因为他做作。
其实,从乡村爱情的剧情来说,也有很多问题。如果说第一部的时候讲述家长里短,为一瓶汽水也可以争执打架,让观众感到新鲜有趣;那么,当剧情发展到第四部的时候,仍然是这个手法无疑会让人觉得老套,腻味。所以说拍摄续集既有好处,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