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4月29日的婚礼其实是体验经济时代即将揭开序幕的另一个例子,在这个时代,人们愿意为了在特别的日子里有机会亲历其中(有谁在玩开心农场吗?)而掏腰包,也会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扔进特殊活动的周边衍生商品和服务中。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皇家婚礼,从中提炼出几条战略洞见。
1. 柔软比强硬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带来更多的收入。
浪漫和典礼对世人至关重要,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英国皇家婚礼的全球收视率也许比世界杯(World Cup)总决赛或美国橄榄球超级杯大赛(Super Bowl)还要高——照我说,亲吻总好过脑震荡,虽然英国的结婚率不断下降,但国民从这种夸张的浪漫中体验到了感同身受的美好。说句不厚道的话,柔情蜜意不愁销路。
皇家婚礼固然难得一见,但婚礼却已成为全年无休的一单大生意。在美国,据costofweddings.com网站估计,每对夫妇平均要为一场婚礼花费24,000美元,如果再加上之前一年里订制礼服、美容保养(包括瘦身)、挑选司仪和乐队、安排场地和酒席的支出,那么结一次婚的费用大概远不止这么多。这还没算上慷慨的亲朋好友们送给新婚夫妇的礼物花费几何。
与恐惧因素相比,喜庆因素——希望与和谐——更适合作为一个商业主题来突出。
2. 出色的品牌管理要借助多种媒体,同时还要支持公益事业。
我们希望,只要是无伤大雅,英国人借这场婚礼之便把市场营销做得风生水起倒也无妨。它比前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发起的“酷不列颠”运动(Cool Britannia campaign)更吸引眼球,而且那些皇家明星本人甚至不必展露帅酷形象。全世界都可以从多个渠道感受这场盛典,同时了解英国历史。英国专门建立了一个皇家婚礼网站,克拉伦斯宫(Clarence House)通过微博发布皇家婚礼信息,圣詹姆斯宫(St. James Palace)还编辑了多媒体博客进行现场直播。任何人都可以亲眼看到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就婚姻的意义侃侃而谈。
这对幸福的夫妻设立了一项慈善捐赠基金,专为儿童和军属提供帮助,并支持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环保事业。人们可以使用六种货币,通过电话、支票或短信捐款。
3. 盛典是把双刃剑。它不仅仅关注信息,还关注获取信息的成本,这会使信息溅上污点。
皇家婚礼令国民激动不已,但与此同时,呼吁废除君主制的呼声仍未平息,因为皇室的巨额支出无疑令本已囊中羞涩的英国国库更加捉襟见肘。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2009年用于维持君主制的公共成本超过了5,500万美元。你也许觉得,这些批评不就是在盛典上煞了风景扫了大家的兴嘛,但你知道监督部门一定会把这些成本都累加起来,算得分毫不差——就像他们对待企业广告活动和政治活动那样。
据估计,这场皇家婚礼动用的安保资金之多在英国历史上堪称前所未有,将英镑折合成美元计算,大约花费了3,000万。在这场婚礼中,我知道伦敦的酒店以及销售餐盘、靠枕和纸牌等纪念品的零售商将大约8,000万美元收入囊中。英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估计,全国产出量也可能蒙受损失,由于婚礼庆典横跨两个周末,英国人倍受鼓舞,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