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研发制造项目管理

引导新药研发的“拉”战略

2011/3/21 9:37:46 |  3562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自从2004年颁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医保目录”)以来,已过去整整4年,原则上两年调整一次的医保目录至今仍未见调整,对于那些花了大笔资金进行新药研发却没有好收成的企业来说,尤感迷茫与失落。

于是有人建议,为鼓励创新,可以为国产新药设置一个“绿色通道”,即国家批准的新药可以按一定程序自然进入医保目录。允许国产新药直接进入医保目录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政府控制医保费用支出,而且还将大大鼓舞企业加大新药投入的信心。

而反对者认为,新药刚上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已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均是临床使用多年的药品,对新上市的药品设置两年的考察期其目的也是为了保障用药安全。

有关国产新药能否直接进医保目录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部分进行创新药物研究的企业对国产新药市场化支持政策的渴望。

事实上,国家对于企业的新药研发一直持非常积极的态度,除了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外,还投入了大量资金,例如可以申请的相关基金就包括:国家新药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新药物(863项),火炬计划……前不久推出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更是一次大手笔的投入。

大量的投入也取得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但是其中大多数市场销售并不好。中国1986年以来的自主研发一类化学药共计品种40个,其中最重要的创新药物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环醇、丁苯酞及其衍生物、爱普列特等。据报道,双环醇投入1亿多元,年销售额7000万元;丁苯酞投入3亿多元,年销售额仅3000万元;其他原创药物年销售额多在1000万元以下。这与国外创新药20亿~10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形成了鲜明对比。

造成“研发成功,市场失败”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企业自身对产品的定位,营销水平的高下有关外,笔者以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国医药市场的扭曲,当前的医药体制并不完全支持创新药物的高回报。

然而,医药体制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但国家支持创新的政策与措施倒是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与国家重视前端新药开发,忽视后端新药市场推广的支持鼓励措施不无关系,笔者以为,除了加大研发支持投入,国家还应该在创新药的定价、政府采购、税收,专利保护等市场环节出台更多的配套激励措施。

以往,国家为了鼓励新药研发,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但由于大部分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大部分的经费最终都流向了科研院所,而科研院所的产业化意识相对较弱,研发新药的主要动力还是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评职称,更有甚者,将国家科研经费挪作他用,这也造成了我国很多的科研成果不能产业化,或者进展缓慢,而投入企业的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也不高,更缺乏严格的监管。

鉴于此,笔者建议设立以政府为主,大型制药企业为辅的股份制形式的专项新药投资基金,该基金投资研发新药,最终通过新药上市销售后的利润分成或者成果转让回收投资,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进行新药研发提供专家资源,信息,资金等支持,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在新药定价环节,建议根据新药所获专利的不同区别定价。对于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发明专利(含首次发现的已知化合物的用途专利)的新药(姑且称之为原始创新药),实施政府指导下的企业自主定价,基本原则是要保证研发企业较高的利润率;而对于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的新药,其利润率应低于前类新药;无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药利润率应该更低。一旦新药专利到期,这些药品的价格将自动转为由市场竞争形成。

在医院招标采购环节,建议对于所有招标采购的药品不再划分原研药、专利药、仿制药等类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