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从无到有,从一个想法到雏形到上线的产品,都有个过程。不论是产品、运营、开发、测试等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很多公司都希望将自己的产品流程化,正规化,希望按照一定的流程走下去,想的是哪天哪个职位出现空缺了,直接找个合适的人可以顶替。同时也为以后的产品工作或项目进程都提供一个模版。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说,当没有UED,当没有产品相关流程时,产品是否能够按时完成,能否高质量的完成,成为很多产品经理和BOSS担忧的事情。
结合自己的产品经验,同时在不同的公司的经历,将产品流程规划分为8个阶段: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上线阶段、磨合阶段、运营阶段、总结阶段。
1. 立项阶段
体现产品经理核心功能的阶段,对于产品需求确定,核心功能提炼。产品提出讨论,输出MRD,与技术、业务、资源的可用性,同时确定产品参与人员,沟通是产品经理的一项职能,如何将所有的参与人员集合一起共事,如何更有效的沟通,明确各自的职责。更希望将产品聚焦于可以满足80%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而非20%的用户需求。
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产品周期确认,周期是产品经理需与各部门人员配合确定的。产品、交互、UI、视觉、开发、测试等人员在设计阶段更多的是个溶合过程,信息的溶合,目的的明确,同时对于各自工作的明确。产品经理在做出PRD后更多的是与其他人员中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文档的迭代,这个阶段是让所有的人员知道这个产品的核心及功能,交互根据文档出高保真原型,UI根据文档找到产品的表现形式,开发知道产品的核心力体现在哪,技术难题以及实现方式等,测试除了了解产品外对于产品的测试重点及难点掌握。运营则知道这个产品亮点及产品特征等,“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越早让运营介入产品只有好处。
3. 开发阶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服务器的部署开始,到最后的代码存档迭代,都将是开发人员做为主导的阶段,同时对于产品开发周期的确定。产品经理更多的协助开发了解产品功能,测试需配合开发做单元测试、压力测试等。运营则是更多的是配合内容数据的提供。
4. 测试阶段
当产品经历过初审,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了测试,黑盒、白盒测试,以及三轮产品测试。第一轮测试发现产品bug,第二轮测试围绕着bug、以及优化展开,经过第三轮测试过后产品已经归类为较稳定版本。在三轮测试中测试人员需时刻保持着沟通协作,与技术、产品、UI等,这是个磨合的过程,同时也是质量把关过程。
5. 上线阶段
这也是beta阶段,这也是开启产品市场的阶段。但在上线前需对产品的代码、系统接口监控、系统维护方案、数据清理等,上线评估阶段需经过市场、产品、运营、开发、测试等对于上线做出整体评估后才能正式上线运营。同时对于上线后的跟踪,日志分析、服务器监控等,同时从日志分析出做出产品调整同时产品运营计划表制定。
6. 磨合阶段
经过上线阶段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日志的分析,程序等调整,对于产品做出优化,对于用户常见的问题及反馈做出调整,这阶段更多的是产品与用户的磨合,做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7. 运营阶段
软文?广告?产品上线后的工作都将是围绕着用户展开的,如何让用户第一时间用上产品,如何让用户知道产品,如何抓住用户……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喜欢上产品,爱上产品,离不开产品,这是运营的能力,同时也是运营人员对产品的信任,同时应证一句话“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为用户提供产品帮助,软件产品更多的是产品使用说明书,而web更多的是FAQ,减少用户“为什么”。
8. 总结阶段
学会总结,学会分析,
学会批评,产品上线后需要对产品做出个阶段的总结,不论是产品上的,还是人员相互配合上的,有摩擦,有不同的见解在产品过程中是常见的,但出发点一定是围绕着产品,提出意见,产品二期改进及规划,这都可以做为总结阶段讨论的重点,以及如何加强沟通协作,如何做好产品运营。
产品流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同时对于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要求。这样的流程同样适用于做项目,对于很多公司没有UED等组织时,如何高效、快捷的做出产品或完成项目,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成为流程简化与规范的基础。8个阶段的相关人员都有相关的侧重点,或许期间还有不同的人员介入,比如市场,比如BOSS,任何一个过程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这时候需要的是配合、需要的是协作。成功的产品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阻碍,但相信自己的产品只是满足80%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别想100%的压力,没有人会为这100%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