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不习惯于对一起消遣性质的文化事件作出泛政治化理解,并为此愤愤不平。反照之下,中国人倒该想想其中的微妙意味。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进行晚宴时,著名钢琴家郎朗在现场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国》。由于这首歌是1956年上映的抗美援朝影片《上甘岭》的主题曲,因此在华人世界引起广泛争议。大家众口纷纭,有的指责他在这个场合演奏这一曲子不合时宜,有的担忧此举会影响中美关系,有的认为朗朗在此场合演奏这首曲子太不懂事、具有影射意味、极易招致美国方面不满,而很多网友则作出了政治化解读,认为“在美国演奏此曲的意义深远”,“朗朗演奏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不希望战争,但我们也不会畏惧战争。为了保家卫国,我们不会惧怕任何力量。”
朗朗本人事后在博客中回忆这场演出时说,“而后我又独自演奏了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之一的《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外宾,尤其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元首们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
朗朗事件之所以能在华人世界引起广泛热议,其中重要因素是很多人从政治角度考虑其行为妥当与否,其间显著体现了东西方对待这一文化事件的态度的巨大差异。
美国舆论以及白宫反应“淡定”,无意过度联想。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毫无疑问的是,郎朗当晚和事后的行为举止均表明,他根本无意传达一种在政治上可能引起激烈反应的讯息。美国驻华大使馆的一名发言人也表示,他们并没有注意到郎朗在国宴上演奏的曲目。
华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染,国内的不用说,国外的也多有新一代移民,都经受过当代“革命”教育,经历过很多政治运动,对政治高度敏感,因此从《我的祖国》背后的政治背景猜测朗朗演奏此曲可能是有心之举。
因为难以置信,朗朗对这支曲子的政治意涵一无所知,作为冷战高峰时期中美对峙的某种独特反映,《我的祖国》本身就是一支政治意味浓厚的“爱国歌曲”。
而对美国人来说,文化就是文化,政治就是政治,奥巴马举办的国宴无论演奏什么曲目,均无伤大雅,何况客人来自中国,演奏中国的曲目更能拉近中美之间的距离。
朗朗事件令人深思的第二个问题是,他在美国国宴的庄重场合——这个场合很显然是个政治性派对,他竟然能够演奏“反美”歌曲,很多人肯定觉得匪夷所思,难道美国国务院对其即将演奏的曲目未进行审查?对于中国人来说,在对外交往时,特别是公众高度瞩目的国宴场合,对其进行精心准备,乃至于严格审查所有事项,是必然的,因此在中国举办的国宴上,绝对不会发生此类“意外”。
而在美国就发生了。要么美国国务院没有对演出曲目进行审查,要么对歌曲的政治背景一无所知,后者几乎不可能,美国拥有强大的政治咨询机构和一流的情报组织,对这样的明显的政治性歌曲不可能不知道,那么就意味着对朗朗演奏此曲根本就没有经过审查,而是钢琴家朗朗的即兴之举。
这也显示了作为移民国家,美国对政治、文化均持开放性态度,因此审查制度在美国没有其生存土壤,美国政府、媒体以及民众均不习惯于对一起消遣性质的文化事件作出泛政治化理解,并为此愤愤不平。
反照之下,中国人倒该想想其中的微妙意味......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