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对云计算提出预见性概念,但直到今天,他也无法说出谁将是云计算的主导者。这不能怪他。在飞速变化的竞争形势面前,要在谷歌和微软之间作出选择,即便你挠破头也不一定有正确答案。
美国西部时间2010年12月7日下午,谷歌正式发布了主要面向上网本使用的ChromeOS操作系统。
与其说它是操作系统,它更像一款使电脑上网速度更快、更简洁和更安全的浏览器。但不管如何,它带来的显性效应是,桌面操作系统的市场上有了除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当然,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隐性效应。随着ChromeOS的出现,以搜索引擎起家的这个互联网巨头,从大至操作系统,中至办公软件,小至浏览器的全线领域,都对微软形成威胁,更使得谷歌距离“云”计算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一年前就有人断言这一时刻会到来,只是谷歌新产品会到得如此准时,这让业界看到了谷歌对云计算的高度重视。
谈云计算,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微软和谷歌,这两家公司从出发点上表现出来的本质性差异,使得枯燥的云计算之争,变得就像商业大片一样好看——谷歌把全部精力用在了云计算,微软投入了80%的重兵。
就根本出发点而言,微软和谷歌也有共识:绝大部分信息和行为都可以搬到网络上。除此之外,两家公司更多的就是分歧。其中,最大的分歧是“终端是否还有意义”。
谷歌浑身流淌着互联网的血液,它坚持认为云计算就是“云”计算,几乎所有的应用和计算都可搬到网络上,客户端的重要性将大大降低。谷歌描绘的未来是:只要有一台能够连接网络的上网本,一款浏览器,它可以在数秒内就可以连接上互联网。至于昂贵,启动缓慢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都将在桌面端沦为可有可无的从属品。
只要是客户端的东西,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谷歌都希望它能足够便宜,或干脆免费,最好就像现在的搜索引擎一样,仅网络广告就可创造巨大财富。所以,用户用谁的操作系统,用谁的浏览器来上网,对谷歌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谷歌就希望人们购买多台上网本,让更多的人上网,让更多的人去“云中漫步”。为此,谷歌推出的ChromeOS是基于免费开源软件的免费操作系统,它希望因此带来IT产业的新一轮革命。
谷歌要革命,当然首先要革微软的命。谷歌一旦把计算搬到了“云”中,那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长期把持的桌面端,几乎就是无用的盐碱滩,至于微软最来钱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也将因为谷歌提供的免费同类产品,而受到前所未有的牵制。
“Windows和Office是微软DNA的一部分,不管谁挡了我们的路,我们都会奉陪到底。”作为无可争议的软件巨头,微软毫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未来,它相信耗费了成千上万名开发人员的心血而铸造出来的软件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出售的。并且,微软还有个更大的谋划,希望自己的软件能够从桌面端,一步步入侵到人们的客厅和口袋,从而编织出一张随处可见微软影响的软件大网。
所幸,谷歌再怎么鼓吹“云”计算的好处,也不能否认“端”的存在。也就是说,直接和用户接触的仍然是客户端,控制住这里,就相当于卡住了谷歌的“咽喉”。在对客户端的理解上,微软已经有了35年的经验积淀。谷歌很清楚,自己和微软在这方面的差距,就像微软与自己网络广告的差距一样明显。
于是,微软提出的反制之道是“云+终端”的计算模式,即云和终端同时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微软还一再向外界强调:云和终端达到均衡才是合理的计算方式。
微软的想法不无道理。在电信运营商不可能提供免费的宽带服务的情况下,软件变成服务只是一种神话,在互联网还未覆盖到的戈壁荒滩、万米高空和茫茫大
海,ChromeOS帮不了你。这时候,我们需要具有不同用户体验的客户端来打发闲散时间。退一步说,就算在互联网阳光能够普照到的地方,建筑师要完成一座大厦的设计,他当然希望不紧不慢地在自己的电脑上勾勾画画;动漫人员想的也是在本地机上完美地处理好图片和视频编辑工作后,再把自己的大作与项目团队共享。
这样看来,微软期待的客户端加上强大的云计算,确实是一对最好的组合。上网本的盛极而衰,让微软看到了信心:基于Android的上网本操作系统就没什么新意了,谷歌ChromeOS会更加不足为奇。
华尔街已经有人把ChromeOS视为谷歌在互联网技术上的一次探索,但面对天不怕地不怕的谷歌,微软仍然需要把形势想得更严峻一些。谷歌表面上尊重微软的软件领袖地位,但背地里却对Chrome操作系统进行Windows虚拟化。这或许才是对微软的最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