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转型的本质是人的转型;而人的转变,需要依次解决三个问题:知不知、能不能、愿不愿。发火和骂人只能解决其中的一小部分问题。
我初次见到陈董事长的时候,他刚刚对属下发完火,脸上还带着怒气就进了会议室。董事长是山东人,为人耿直热情,说话和做事总是急冲冲的。打过招呼,落座之后,他先是表示歉意,“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我压力大脾气也就大;不过这几年已经好多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尽量不发火,那个“忍”可以作证。”说话的时候,他把头转向墙上的“忍”字。
忍字头上一把刀,我就接着他的话茬继续聊,如果强忍,可能导致怨气淤积,于身体不利;可是如果不忍,又很容易伤害下属和同事。他说:“真是没有办法。为了对下属的16家公司实行一盘棋的管理,我已经花了三年的时间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甚至是逢会必讲集团化规范化管理,可是下属的生产企业和销售公司甚至是集团职能部门的人,就是不愿意协作,都想占山为王。这不,刚才就是为担保的事情,我把财务部门的人训斥了一通,因为现在现金流紧张,我们必须有原则且灵活地与银行合作,不能整天抱着书本瞻前顾后贻误良机。”
的确,如果没有问题,那就不算企业而是天堂了,做企业永远都少不了这些磕磕碰碰的琐事。最近大家经常讨论企业在危机之中借势转型,可是无论管理还是业务转型,其本质都是人的转型;而人的观念和行为的转变,需要克服人性的诸多缺陷。
这是上帝造人的疏忽,他在工序还没结束的时候,就仓促地把我们这些半成品下放到了人间,结果是懒惰、贪婪、狭隘终身相伴在我们的左右。
当然,我们心中也有而且可能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辉,就像在四川地震中我们看到的那样,许多人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财富和力量,帮助别人,也快乐自己。所以,人之初,可能既不善,也不恶,完全视后天环境的造化。
让我这么一说,陈董事长的气还真的消了一些。于是我就请他给我20分钟的时间,我有9个字想送给他。他欣然点头同意,我就开始在身边的白板上比比划划。
知不知:
1. 麦肯锡说,一件事情要讲七遍人们才能记住;另外,一条信息每经过口头传达一次,就会衰减差不多一半,所以如果缺乏直达全体员工的沟通渠道,远离集团总部的人可能根本不了解你的想法和意图;
2. 为了让员工参与到变革中来,他不仅希望了解公司和董事长的想法,他更想了解这一变革对他意味着什么(What’s in it for me),工作难度会增加吗,待遇会提高吗,需要学习新的方法吗,将来我会被淘汰吗?
3. 如果100个人不愿意积极参与你的变革,其中60人是由于没人帮他回答上面的这个问题。
能不能:
1. 能力不仅仅针对个人,更主要的是看你的企业是否具备新条件下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你不能指望库存主管像雷锋一样,每天主动打电话了解销售、市场、采购的计划和状况,以便不断优化库存;其实,你应该建立产销衔接的信息系统,确保库存主管随时随地了解产销信息,这样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能按照管理的程序把库存管好;
2. 能力还包括各种资源比如资金、团队、时间、工具和方法等,当这些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多数人会选择等待和回避,这是现实。
3. 在那100个不愿意参与变革的人中,30个是个人和组织能力的问题,限制了他们的参与。
愿不愿:
1. 除了才华横溢者以及怀才不遇者之外,多数人不喜欢变革,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各种激励措施,千万不可吝啬,一旦下属在推进集团化和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了进展,都应该及时予以鼓励;而对于有意阻碍变革的人,需要通过必要的人事安排予以解决。
2. 问题出在前三排,根源就在主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