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联系的李老师前不久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焦点就是买房,李老师是我初中田径队的教练,正因为他,我的短跑速度才得以突飞猛进。
实际上,李老师在我的老家有两套房子,他只不过想在重庆投资一套:“按照这个势头,估计房价还要涨,我儿子读初三了,我得在重庆先给他准备一套房子,你帮我选一下吧,选好了电话通知我。”
又一个“被买房”的典型,可怕的房价预期,可怕的带动效应,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个区县上演——区县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楼市投资值得挖掘的富矿——在李老师那个重点中学的教师圈子中,买房,已经成为流行的谈资和时髦的行为。
房价上涨,是他们投资买房的动力,“现在不买,等我儿子大学毕业了,他拿什么去买房子?”显而易见,李老师对于房价上涨的预期相当强烈。买涨不买跌,历来是购房者的普遍心态,就像心瘾一般难以戒掉,涨、涨、涨,是他们相同的呼声,就算是徘徊在购房边缘的人群,也以一个“涨”字作为自己壮胆的理由:现在不买,难道坐等涨价,让自己后悔?
围观效应就像情瘤感菌,飞速传播,一旦在一个圈子泛起一点涟漪,百分之百会掀起波澜,这是现实,被假以“圈层营销”之名,上演着关于信与不信,赚与不赚的楼市罗生门。
观望者的心理预期“被”水涨船高,这是观望的悲剧,很不幸的是,我许多同学便成为悲剧主角:从5字头观望到8字头,终于出手,我只能摇头叹息——哥们真有钱——这是摇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亦是观望者的痛苦抉择:一边是中央严厉的调控政策,一边却是我自飞扬的骄横房价。该信谁?该如何选择?现实总是无情:新政百日后,纵观全国楼市,虽然成交量下降,但是成交价格却微涨,再看重庆,价格和成交梅开二度,双双告捷。
这是无情的悖论。
为何调控下的楼市被逆流而上?为何调控下的房价却坚硬如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亦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大多数人视房价为洪水猛兽之时,少部分人却赢得了胜利,至少,在目前来看,是如此。当堂吉诃德依旧无力的与风车搏斗之时,看客们都明白,他无法赢得这场胜利。
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房价已经不能仅仅从房价的角度去考量,而在土地制度、保障房制度等尚未完善之际,强行的抑制房价只会遭遇更加强烈的反弹,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当大多数具有购买力的人被眼前的事实所教育之后,“被买房,被投资”也就成为一种常态,而常态的背后,则缘自对自身财富的不完全感。
我给李老师推荐的楼盘位于石油路,靠近地铁,周边的交通方便,品牌开发商,地段非常不错。“周末的时候我上来看,不能再等了。”对于有购买力的人而言,“被买房,被投资”不过是财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对于缺乏购买力的人而言呢?
谁能给一个完整的答案?有人是悲剧,有人是喜剧,这就是楼市。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