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福格尔对中国经济做出最乐观预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中国还有巨大的技术进步空间;二是中国在接下来的30年中,还将继续享有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的红利;三是中国领导层的务实。
7月22日下午,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罗伯特·福格尔走进了“工业的生产结构”研讨会。这位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场回答了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事先列出的问题。
今年84岁的福格尔,中气十足,幽默风趣,回答不时被笑声打断。福格尔教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做了最乐观的判断,认为中国经济还会以8%的速度增长30年。福格尔也坦诚地回答了现场中国经济学家的一些提问。从一些回答看,福格尔对中国的一些细部显然掌握得不够,但这并不妨碍读者听听这位经济史大师的声音。
“工业的生产结构”研讨会是由科斯组织的,邀请了来自中国的20多位经济学家与会。科斯坚信,通过研究生产结构,中国经济学家定能为经济学的发展贡献独创性的理论和思考。科斯今年已经百岁,白发苍苍,口齿已经不清,但仍坚持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晚宴。看着两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对中国的友善和对中国问题倾注的热情,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30年后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8.5万美元
科斯:每一个国家都有其历史和发展阶段,就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现在相当于美国的哪个阶段,比较之下,你会给中国什么建议?
福格尔: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看人均GDP,中国有点像40年前的美国,但在一些其他标准上,比如教育水平上,中国要更高一些。因此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我想,或许影响中国经济表现的关键因素是中国现在还没有站在技术前沿,中国仍在引进和学习美国及其他OECD (经合组织)国家的先进技术。在接下来的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增速会在8%左右。同时,我也认为中国既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也不会发生政治危机。部分原因是中国的领导层已经变得非常务实,同时他们高度一致,目标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变得富有强大。
我第一次去北京是1999年,在北京大学作一个演讲。当时中国汽车的年生产量在100万辆或稍低。当时我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年产能将达到1000万辆。今年3月,我收到了林毅夫的一封电邮,他说我太悲观了,中国的汽车年产能已经超过1000万辆。
我认为中国不会有政治危机。许多人这么认为是因为中国的政府还是一个非竞争性的,与美国和其他的西方民主政府不同。但如果回顾一下西方经济的增长史或者其他非民主国家的增长史,就会发现,19世纪法国、德国均不是竞争性政府,但并未影响其经济增长。像美国大多数人所提及的那样,民主是所创建的最好的制度,或者如丘吉尔所言,是“最不坏的制度”。民主对于技术的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民众可以自由地创新,建立自己的企业,远离政府的控制,这是美国经济巨大成功的基石。但我认为它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是一个有利条件。实际上,即使不是一个西式民主政体,中国在过去30年,每年仍以9%的速度增长。因此,在站在技术前沿之前,中国经济将持续高速增长,因为它还处在学习和采用现有高端技术阶段。相比之下,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不会很快,因为决定其增速的是新的技术创新而不是现有的高端技术。
在近期的一些文章中,我预计到204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85000美元,要高于欧盟的人均收入水平,但仍低于美国。&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