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药研发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发实力弱、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配套条件缺乏以及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等问题,是制约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原因。适应跨国医药公司研发的新动向,针对我国企业的问题,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建立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实现医药企业之间的合作,是现阶段我国医药企业提升研发实力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 合作研发;医药企业;研发实力
医药行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国际化程度高、投入高、收益也高的产业。对于医药企业而言,新产品研发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获得长期稳定利润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医药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药物的竞争,因此,医药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新药研发。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仍是困扰我国医药企业深层次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日趋激烈和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要能够生存并且获得长远发展, 我国医药企业就必须把创新和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提到战略地位,切实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而开展合作研发,是提升我国医药企业研发实力的可行路径。
一、世界医药产业的新药研发新动向
1.研发投入增强、难度加大。为应对技术的瞬息万变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跨国医药企业近年来纷纷加大了新药的科研投入。
根据英国贸易和工业部发布的“全球企业研发排行榜”(The 2005 R&D Scoreboard)对全球企业研发活动的分析,2004~2005年度,辉瑞制药的研发投入达到40.02亿英镑,在排行榜中占据第二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大型制药企业中,除赛诺菲-安万特制药的研发投入略有下降外,葛兰素·史克制药和强生制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研发强度最大的全球前15家企业中,制药企业占据了7席,著名的礼来、阿斯利康、默克等企业均榜上有名。就全行业而言,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0%,研发强度达到15%,高于软件业和IT硬件业。
然而,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新药研发的周期却越来越长,难度也相应越来越大。据统计,制药企业往往需要从5000到1万个项目中筛选出大约250个化合物,而真正可以进入临床研究的大约只有5个,最终才有可能产生一个上市的药品。在上市的药品中,只有1/3能真正产生利润。因此,医药研发成功的概率很低,而且整个过程需要10~12年的时间,花费高达1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受困于高度研发投资风险和较低的研发成功率,全球每年产生的新药由以往的五六十个迅速下降到近几年的二三十个左右。
我国的研发成本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较低,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便于研制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另外,由于不少跨国医药企业的研发中心在筛选新药来源时将视线更多集中在中药材和中药产品上,它们开始到中国寻找创新的动力,掀起了对华研发投资的浪潮。
2.跨国医药企业加大对华研发投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跨国医药巨头就已经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近年来,其在华投资的重点更是转移到了新药研发方面。
2002年,诺和诺德公司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成为跨国医药企业在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研究中心。自那时起,跨国医药巨头相继在中国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实现研发、制造、销售的一体化。2005年初,全球十大药企之一的罗氏公司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这是罗氏的第五大全球性研发中心。同年1月31日,全球最大的跨国医药企业——辉瑞公司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正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