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的定义配置管理包括提交变更建议的过程,跟踪变更建议的审查与批准制度,确定变更的批准级别,以及确认批准的变更方法。配置管理系统作为整个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配置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两个概念是基于系统论研究方法提出的,注意与信息系统软件的区分。
(2)CMMI中的定义
CMM-SE/SW/IPPD/SS版本1.1中定义:
配置管理是运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配置状态统计和配置审计,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
(3)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定义
①《ISO/IEC 12207(1995)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配置管理过程是在整个软件生存期中实施管理和技术规程的过程,它标识、定义系统中软件项并制定基线;控制软件项的修改和发行;记录和报告软件项的状态和修改申请;保证软件项的完整性、协调性和正确性;以及控制软件项的储存、装载和交付。②《ISO 9000-3(199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三部分:ISO 9001:1994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供应、安装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软件配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科,它对配置项的开发和支持生存期给予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指导。配置管理的应用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大小。
(4)GB/T 11457:1995《软件工程术语》国家标准配置管理是标识和确定系统中配置项的过程,在系统整个生存期内控制这些配置项的投放和变更,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变更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可以把软件配置管理定义为:采用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套规范化方法;对配置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加以标识,并将其文档化;控制这些特性的变更;报告变更进行的情况和变更实施的状态以及验证与规定需求的一致性。软件配置管理是对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各阶段产品和最终产品演化和变更的管理,是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Project Scope Management)是指确保项目能够包括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全部工作,但又只包括必须完成的工作的各个过程。它主要关心的是确定与控制哪些应该与哪些不应该包括在项目之内。PMI最新定义的项目范围管理包括以下五个主要过程:
(1)范围规划:制定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记载如何确定、核实与控制项目范围,以及如何制定与定义工作分解结构(WBS)。
(2)范围定义:制定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根据。
(3)制定工作分解结构(WBS):将项目大的可交付成果与项目工作划分为较小的更易管理的组成部分。
(4)范围核实:正式验收已经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5)范围控制:控制项目范围的变更。
就信息系统项目而言,范围这个术语可指产品范围或项目范围。产品范围指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特征与功能。项目范围指为提供具有规定特征与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所需完成的工作。如果没有因为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形成产品范围,就不需要启动一个项目,也就没有项目范围的说法了。从总体上看,项目范围是由产品需求或产品范围而引发的,项目范围是为产品范围服务的。要注意区分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这两个概念。项目范围是否完成以项目管理计划作为衡量标准,而产品范围是否完成则以产品需求作为衡量标准。两种范围的管理必须良好地结合,以确保项目工作所交付的是规定的产品。
4 综述
需求管理一方面作为对“需求”实施“管理”的活动或过程来理解,而广义上是指软件工程子领域——需求工程(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需求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