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许多建筑企业都在搞信息化建设,但却遇到不少困惑,失败的也不在少数。一些建筑企业感叹:怎么搞信息化建设也会有如此大的风险?那么建筑企业信息化究竟面临哪些风险呢?又该如何破解呢?
四大风险不容忽视
风险一:方案风险,也就是路径风险,通过选择什么道路,从哪里入手来进行信息化,如是先材料管理呢,还是先成本管理。目前不少实施方和建筑企业都倾向追求看起来全面、功能完整、一步到位和在其他企业已经成功应用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是否真的适合本企业?那些功能能否充分利用?对这些问题往往关注不够。方案风险实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整个战略成败。
风险二:选型和设备风险。由于目前各种软硬件产品非常多,不同应用平台和不同的开发工具,甚至不同的硬件集成,都将决定企业信息化未来的效益、维护成本和转移成本,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旦选型和设备选择不好,必将导致将来的维护成本非常高,转型困难或平台锁定后,更新换代风险的增加非常大,结果被这些平台和设备限制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这种风险后果也比较严重。
风险三:实施和执行风险,也即协作风险。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双方良好的合作,但是在实施和执行过程中,由于双方知识背景的差异(IT人员不懂本企业管理特点,本企业管理人员不懂IT知识),管理风格和对项目的期望存在差异,以及合作人员之间利益冲突等,都可能引发合作失败的风险。在实施过程中,这种以“IT企业(实施方)为主导,企业客户(接受方)为主体”的这些“双主”模式,常常会引发许多风险,如扯皮、争功、诿过等。
风险四:投资风险。现在不少企业都将信息化改造看成一种投资收益行为,因为从理论上看,它的改造可以带来直接效益,但如果这种收益不确定,或者它的风险过高,就会减弱企业对它的投资欲望,避免这种高风险投资,结果甚至使企业丧失了信息的良机。
破解之道:重视方案的灵活性,打造业务基础平台
企业信息化为什么会有风险?根源在于信息化方案最终不能符合企业管理者的需要,或者暂时满足后又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变化的需要,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因此,减少风险的根本途径在于方案的可灵活实施性,也就是说,方案能够在当前适应管理者的需要,并且能够灵活适应管理的变化。或者这种项目更新、变动成本非常低,这样就没有什么风险,或者最低风险了。即便出现了问题,对于实施方来说,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也没有什么大责任。
而要彻底解决风险必须依靠新思想来指导,目前来看,打造业务基础平台可能是解决长期存在风险的一种新出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业务流程设计企业管理,逐渐优化管理而不是追求一步到位,这样可以减少实施风险。它改变过去由技术(软件)主导企业信息化的思想,而是企业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计自己的管理模式。从技术开发和项目实施角度来看,可以真正提升软件的开发、发布和维护效率,实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用户参与、快速开发、快速应用、灵活调整,大幅度提升管理系统实施和应用的成功率及投入产出比。而集成业务管理系统,从功效来看,可以帮助对客户进行团队协作、业务处理、流程控制、决策分析、商务智能、业务重组提供全面支持,帮助企业成为高效协作的整体,满足企业管理个性化和持续完善的要求。
这种模式可以解决和降低多个层面和实施阶段的风险,如可以减少方案和选型阶段,主要是解决了过去信息化系统过度依赖某一平台的风险;又如在信息化项目过程中,可以切实根据企业的需要灵活建模,并根据企业结构采用业务组件进行功能搭配,而且企业管理者可以直接参与这一过程,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合作中的实施风险。
这种降低信息化风险的模式是从管理软件开发角度——从信息化工具的源头入手,所以在软件开发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实行“企业主体与主导一体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