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阶段,以ERP为代表的,开发、推广信息化管理的浪潮一阵高过一阵。但是,由于实施ERP成功的范例凤毛麟角,其呼声渐弱。经过调研,笔者认为,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成败的因素很多,诸如,团队意识、员工素质、领导水平等等,但是,导致实施信息化管理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推行ERP费用高、耗时长、见效慢,往往还没等到信息管理见效,企业决策者和广大员工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进而导致信息化管理半途而废;二是由于改革者总是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在信息化改革中出现一些失误,就会遭到保守势力的致命打击,往往导致信息化管理草草收场。这一现象在国企信息化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但是,是否国企信息化管理之路真的难以走通呢?笔者认为,国有企业信息化管理是能够实现的,关键是内部、外部条件是否具备。在这里,笔者以一个国有企业的国际工程项目为例,着重讨论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策略和实施步骤。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要保证信息化管理改革成功,改革课题组应当采用“先易后难”、“分段开发”的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先从简单的工作入手,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改革和实践。其目的是让项目组、项目干系人尽快受益,以提高他们继续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信心和决心,进而保证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可行性和必要性实证分析
项目背景:让那若尔油田—KC13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的项目,总承包商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监理是英国MOODY公司。管线位于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州,全长157km,管径为813mm,设计压力6.4Mpa,最大设计输量52×108Nm3/a。
全线设首、末站各1座,线路截断阀室8座,阴保站3座。首站通过9.4kmΦ325mm管线与油田第二油气处理厂连接。
管道穿越中型河流恩巴河3次,穿越公路6次,穿越铁路1次。管道全线采用X60等级的直缝埋弧焊钢管,管材壁厚主要为9.0mm,特殊地区为10.0mm,使用聚乙烯三层复合结构进行外防腐。
本项目采用SCADA系统对管道输送工艺过程的数据进行采集、监控、调度管理。管道控制中心设在让那若尔输气首站。
管线所经地区冬季寒冷,平均气温-19℃。
可行性:2004年上半年项目启动后,业主项目部认为这个项目具备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因此拟定将其作为试点单位,进行项目信息化管理改革。
主要原因是:这个项目相对较小,项目资料不太多,工期适中;该项目的设计、采办和施工等工程阶段全面,具有一般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有利于全面实施项目信息化管理步骤;在国外进行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环境相对开放,因此,可以采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典型国企的限制相对较少;项目领导和公司领导的开拓意识比较强,积极支持信息化管理;项目组的人员配备合理,其中个别人既懂工程又懂管理还掌握信息管理基础知识,有4名员工都不同程度的能够使用P3软件,因此信息化过程起步相对容易。
必要性:首先,我国投资建设或参与承包的海外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但是有些项目的管理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实现本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为将来的国际工程项目积累信息化管理的经验、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意义十分深远;其次,信息化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仅能提供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手段,还能帮助海外员工学习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再次,本课题研究方法与以往课题研究方法明显不同——项目参建各方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共同开展有关课题研究,力争达到工程项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