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世界经济已融为一体,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日趋激烈的内外部竞争,我们的外经企业公司更应该提高警惕、防范风险、慎重决策、锐意进取。笔者将亲身经历及耳闻目睹的国际工程中的风险和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希望能起到开拓思路、抛砖引玉的作用。
风险管理是建立起一套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风险处理、风险检查的循环过程,用以识别、确认和度量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就国际承包工程而言,在风险事件发生前,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使潜在损失最小,其次是减少忧虑及相应的忧虑价值,再次是满足外部的附加义务(比如强制性保险及政府明令禁止的行为等);在风险事件发生后,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使实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国际工程风险的特点有两点:
其一是风险大。国际工程建设周期持续时间长,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多,比如: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安、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市场价格等因素。它们相互作用产生错综复杂的影晌,同时每一种风险因素都可能产生许多不同的风险事件。
其二是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均有风险,但各方的风险不尽相同。工程建设备方所遇到的风险事件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风险事件对建设工程不同参与方的后果有时也迥然不同。例如,同样是通货膨胀风险事件,在可调价格合同条件下,对业主来说是相当大的风险,而对承包商来说风险很小;在固定总价合同条件下,对业主来说不是风险,而对承包商来说是相当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承包商在报价时计入一定量的风险费或不可预见费来减少一旦风险发生时所受的损失。国际工程承包中风险管理的目标与项目管理的目标一致。
它包括:
(1)实际成本不超过计划成本;
(2)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
(3)实际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4)建设过程安全。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过程中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是风险识别。国际工程自身及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给我们识别工程风险带来了许多具体的困难,同时更要求我们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分析、风险调查、专家咨询以及实验论证等方式,在对建设工程风险进行多维分解的过程中,认识工程风险,建立工程风险清单。风险识别过程核心工作是“国际工程风险分解”和“识别国际工程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后果”。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对策也称为风险防范手段或风险管理技术,是确定国际工程风险事件最佳对策组合的过程。国际工程承包中常用的风险对策归纳起来有以下4种,即: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下面的篇幅将展开讨论这4种风险对策的应用情况。
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就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比如投标某国渠道项目,由于该项目为当地政府资金,又是当地币支付,当地币连年贬值,施工技术方面又有一定难度,故投标策略是在己算出的成本价上,加足够的风险费,明知加价后得标无望,但行之,就是采取风险回避的方式。
一般来说,采用风险回避需要作出一些牺牲,但较之承担风险,这些牺牲比风险真正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例如某承包商参与某国城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开标后发现自己的报价远远低于其他承包商的报价,经仔细分析发现自己的报价存在严重的误算和漏算,因而拒绝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采用使馆参与多方协调使自己不中标,让与第二标。虽然这样做将冒着被没收投标保函的风险,但即使被没收投标保函比执行后严重亏损的损失小得多。
国际工程承包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回避一种风险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在工程实施中,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