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资本的构成,还是管理的模式都呈现出多元化、多形式的发展格局。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应对市场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惑。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成因
(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残酷,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得极其狭小,项目成本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大。
建筑市场的发展虽然充满了竞争,但总体而言,发展是健康的,竞争是有序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促进了建筑企业的繁荣,同时,也推动建筑市场向更规范、更公平的方向发展。由于市场主体资格双方地位的不对等,造成了承包商往往处于劣势,从而产生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在市场总量相对固定的状态下,企业之间为工程项目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一方面是企业实力的竞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策略、经营理念的对抗。在招投标过程中,所有企业都要千方百计的使出浑身解数,来彰现企业的优势和综合实力,比拼企业垫资和优惠让利的幅度,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优惠让利的幅度越来越大,国家规定的承包商竞争性的费用,如计划利润和期间费用,几乎都因为承包商为了多分得工程项目这块蛋糕,被迫放弃了一部分或忍痛放弃了。在这种情况下竞争而来的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而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大的风险。如果施工企业不能从容应对这种挑战,有效而及时的转嫁或降低这种风险,将会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隐患,尽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由于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的运行,使施工企业承担的因投标报价而产生的风险增加,使项目成本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的实行,打破了多年来施工企业按照施工预算指导生产和控制成本的核算模式,尤其是目前这种状态下,施工企业对工程量清单报价正在处在学习和摸索阶段,施工企业还没有能力,或没有足够的时间编制符合本企业实际状况,反映本企业真实生产能力和消耗标准的企业消耗定额。虽然工程量在投标报价时已经确认,工程量的计取风险由业主承担,但在工程招投标报价阶段,施工企业无法对综合单价进行科学报价,同时对项目措施费的确认,只能依据经验或工程量的大小及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进行估算,这种估算与日后施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市场单价,往往有较大的出入,这样从根本上给降低成本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时,在工程项目清单报价中,除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有明确的划分外,项目措施费用往往只是一个综合费用,不能按照分项工程进行有效的分解和还原,导致按形象进度确定的工程量无法计价,难以划分项目成本,使项目成本管理和考核的难度增大,同时,也给项目管理自身带来极大的困惑和不便,从而使项目成本管理的不可控因素增加。
(三)项目管理机制受体制制约的因素较大,项目管理缺乏灵活性。
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实践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由于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民营和私营建筑企业无论是用人机制,还是分配机制都比较灵活。而国有企业在这方面明显不足,无论是项目经理的聘用、项目部管理人员的选择、还是项目部的分配制度,都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国有施工企业由于受体制和企业负担较重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的实施者,在国有企业得到的待遇与市场的人才价格严重脱节,使项目管理者心理失衡,使他们不能得到与付出劳动相对应的报酬,不能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