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eHR项目失败的祸首往往另有其人。
执行一个大型的eHR项目,其难度无异于攀登珠穆朗玛峰。许多无法逾越的障碍常常使得项目无疾而终。大部分eHR项目的结果与预期的大相径庭。这些项目或者是不能达到可衡量的商业利益,或者更糟糕,有可能威胁到公司的经济实力。
把eHR项目与登山相类比是否有些夸张了?也许如此。但是它强调了eHR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巨大障碍。正是这些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用eHR项目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流程的愿望化为泡影,而最终换来的结果是昂贵的支出和心灰意冷。尽管人们总是把问题归咎于技术的缺陷,但说实话,造成问题的祸首往往另有其人——比如应用eHR程序的人对系统的功能和运行一知半解。
诚然,正如攀登珠峰一样,困难无所不在。但是eHR项目的成功给公司带来的甜头让人们对这个艰苦的旅程仍然充满期待。eHR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柱——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从内部员工档案信息和薪酬绩效表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到未来的延伸型企业和协同商务平台。这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
咨询公司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来的经验教训,也许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帮助企业排除导致eHR项目失败的重重阻力。没有一本“eHR教科书”可以让每个项目完美无缺,但是听一听“老兵”的经验之谈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下面按照严重性大小倒序列举eHR失败的10大祸首。
10. 把“上线”作为项目的结束
eHR的实施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项目,“上线”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旅程的开始。一般来说,eHR项目的先期投资非常大,而期望的应用生命周期也在10~20年左右。企业组织起一个团队,用了1~3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项目的“上线”,怎么能在投入使用的一个月后就散伙呢?
想像一下,一个历时3年、花费数百万美元所建成的大型化工厂,在开工不久就把他们的工程师们遣散回家。这是不可能的!在未来的岁月里,工厂还要仰仗这些工程师来不断发展。保留eHR项目实施小组的主要人员——包括业务和技术人员,可以保障eHR的应用,处理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改进系统,并且继续寻找提高生产力的方式。
9. 对系统启用后暂时的低潮表现缺乏心理准备
大部分eHR项目对企业组织构架的改变是革命性的,这不仅仅是技术转型,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企业知识以及工作环境。因此,项目上线后随之而来的适应期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表明,甚至那些在实施阶段非常顺利的项目,也无法避免新系统启动后的适应期。例如,薪酬和绩效管理效率可能从98%下降到90%,处理销售订单或者货品入库的速度都有可能减慢。
企业必须通过详细计划、试点试用、内部教育和风险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来减少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项目上线最初的这段适应期的存在。如果执行得当,那么这种负效果可以减低到最小,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
8. 难以平衡业务整合需要和对短期绩效的追求
如今,每个CEO都必须尽快做出成绩来,而不是在一年半载之后。由于一个完整的eHR项目实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他们很难向管理层承诺,eHR项目实施后的2~3年内可能节省的具体费用,他们要的是即时的回报。
由此而言,eHR项目实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规划好项目的规模和实施顺序,从而迅速地获得最大程度的商业回报,同时不危及eHR整合的最佳效果。
7. 与数据有关的各项工作启动太晚
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一个大型的eHR项目的投资巨大,但要记住的是:系统的有效使用依赖于原始输入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