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流程提供的信息来区分
流程图上除了各种代表作业的符号之外,还会有文字叙述提供实为详细的信息,由于讨论不同的管理议题时,分析作业活动所需的信息也不同,所以我们将流程图依分析的角度区分为时间观、单位观、方位观、人员观、系统接口观、控制观等六种观点:
1 时间观
*提供工作执行的频率、件数、所需时间等信息。
*用途:分析工作所需的时间、规划预计时程、执行进度控制,并检验是否能以工人调配的方式缩短流程的时程。
*管理议题:流程效率的改进,项目时程及进度控制。
2 单位观
*显示每个部门在流程中负责的工作事项以及彼此间往来互动的关系,与前面提过的跨功能作业互动图相同。
*用途:确认各部门的职掌及工作范围,划分各部门的权利与义务,建立部门间工作协调的机制。
*管理议题:组织结构。
3 方位观
*显示工作单位,设备的相对位置与地理关系,就是前面提过的平面分析图。
*用途:工作的传递是否与办公空间的配置相符,对办公空间作最有效的运用。
管理议题:流程改进、成本管理。
4 人员观
*显示每个人员在流程中负责的工作事项以及彼此间往来互动的关系。
*用途:分析人员实际执行的工作,是否与其责任相符,同时评估人员处理工作的权限是否适当并使用系统的接口。
*管理议题:人力资源管理、权限控制、系统功能接口设计。
5 系统接口观
*描述流程中各项工作须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项目。
*用途:分析系统数据输入与输出的位置是否适当。
*管理议题:数据输入与输出的正确性、系统功能接口设计。
6 控制观
*描述流程控制点的位置以及控制措施的执行方式,与前面提过的控制点流程图相同。
研发流程概况
研发流程的特性
在企业传统作业流程八在循环的分类中,研发循环应该是最复杂,最难以管理的一个,台湾制造业一向以生产的效率闻名,然而在产品开发方面的成绩并不理想,如果从个别研发人员的产能来比较,可能比不上美国或日本,生产线由人员及机器设备构成,而且材料及零件依生产步骤逐次传递,属于“看得见的作业流程”,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的数量都很容易比较及衡量,基本上公司高层主管只要在产能满载时到生产线逛一逛,就能发现那里是作业的瓶颈,而且制造流程很容易藉由自动化改善效能。
研发作业是以人员为主体,所有的成果都是研发人员智慧的结晶,由于属知识性、创造性的活动,比较难像其他作业一样可以标准化,因而管理上的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研发流程的复杂性:
1 项目导向
研发作业活动,不论是产品设计代工,或是自行开发新产品,都是属于项目导向的工作,必须针对每个项目重新确认目标、范围、时程、展开工作计划、分配资源、而且这些项目都是预估值,实际执行的结果通常与当初预期不一致,不像其他作业工作的周期比较固定,以财会为例,每个月底一定会有结帐作业,而且执行步骤及所需的时间也很固定,比较不会出现误差,研发作业实际执行的情形不如预期而发生变动或调整,很容易对其他项目造成影响,而且这样的效还会逐步扩散甚至交互影响。
2 跨部门支持作业及沟通协调
新开发的产品不但要满足客户对功能的需注,成本还要够低,因而研发人员需要许多其他部门的协助,例如业管部门在项目开始之前必须提供客户的需求数据,并在客户需求变更时立即通知研发单位,仓储部门必须提醒研发人员还有哪些多余的零件库存,高法先消耗掉,如果新产品必须用到新的零件,必须由资材部门协助完成新料件确认的工作,如此新料件才能在生产线正式使用,采购部门必须协助研发人员制作样品并高定整个制造过程,程序部门必须协助研发人员开发输出入接口等程序。
以上众多的支持作业,会在整个研发流程中的不同时点,由各部门重复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