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13岁女孩花70万约稿”登上微博热搜,同时也让小众的“设圈”进入大众视野。一位家长称,女儿在“设圈”买画几个月花了70多万元,其中金额最大的一笔是与画手“白琴”的7万元订单。
据了解,所谓“设圈”玩法,是指买主找画手根据二次元人设画图,创作理想的“纸片人”并持续约稿“养设”。但这一小众爱好的港湾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同时因缺少监管存在着鱼龙混杂的乱象。在法务人士看来,任何平台及从业者都不能“圈地自娱”。
“纸片人”引纠纷
伴随着一则超5亿阅读量的微博登上热搜,未成年人斥巨资约画稿的事件,让许多网友直言“云里雾里但大开眼界”。
根据爆料博主的截图显示,事件起因于13岁女孩“芙芙”偷用家长的70万元购买了多张“设圈”画稿,其中最贵的一张价值7万元,女孩家长发现之后找画师“白琴”索回画款。
谈及事件中的经济纠纷,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表示:“13岁的孩童属于限制性行为能力人,履行上万的交易订单应该说是超出了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家长要求索回钱款是有法律依据的。”
事件在网上发酵之后,也将家长与画师口中的一个小众圈子送上舆论的风头浪尖。关于什么是“设圈”,有多位圈内网友及画师现身说法。画师“溪某鱼”称:“大概模式就是买主自己设计了一个人物,找画师帮他画出来,这个人物是他理想中的‘纸片人’。”
还有网友指出,“设圈”全称应为“人设圈”,买主写出自己想要的人物设计元素,然后由画师帮画图,并将这幅作品买下来,“类似虚拟版芭比娃娃的游戏”。
对于这样一个野生的小众圈层,业界人士表示并不陌生。“眼下制服圈、娃圈、同人圈等等形形色色的小圈子盛行,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于是各种各样的衍生消费品也应运而生。”
小众圈里藏大商机
此前不为外人所知的“设圈”引发外界的集体围观,其玩法和规则也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除了此次事件直接约稿的情形外,也有画师会创作原创人设,并以拍卖、直出等方式出售。获得人设图后,便是买家持续‘养设’,就跟虚拟养孩子一样,买家会找同人画手继续约稿,根据人设图画出不同形态的作品。”画师李女士介绍道。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设圈”最开始是在QQ群等平台上兴起并交易,画师在群内出售自己的作品,买家在群内找合适的画师。随后,慢慢也出现一些聚集了画师和买家的平台,如米画师、半次元等,双方在这些平台上寻找合作方。而无论是前期买人设图,还是后期的“养设”,均是一个耗资的工程。
据李女士透露,目前“设圈”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价规则,往往是双方共同商议,若是不出名、水平较低的画师,一张人设图可能就几十元,有一定水平的画师,一张人设图能达到超百元,这也是当下相对普遍的情况,若画师人气较高、粉丝较多、水平也相对较高,价格则能达到千元甚至是万元规模。而在拿到人设图后,“养设”同样也是一张图一张图地买。
正是因为会源源不断地投入金钱,“设圈”还出现不少“共养”群体,即多人分摊成本“共养”一个设定,少则几个人,多的会有几十个人“共养”,同时还有消息称,甚至出现过上百人“共养”的情况,以降低单人承担的资金压力。
近年来,“设圈”也频频引发争议,不只是多次被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