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军在新机发布会上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现场掌声与欢呼雷动。
3月30日,多次“辟谣”的小米终于官宣智能汽车业务立项。小米表示,将为此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雷军将兼任该业务首席执行官。为此,小米计划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造车是必然的,3月24日在周受资的送别会上,雷总还在说他在学习汽车产业的玩法。”一名小米内部人士告诉搜狐科技,并没有对小米做出造车的决定感到意外。
小米造车的优势与劣势在哪?小米与华为汽车业务的差异是?造车能为小米带来什么?搜狐科技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聊了聊他们对小米造车的看法。
路探明了才入局
关于造车的具体形式、团队规模等消息,小米还未正式透露,但业界的相关讨论已经非常热烈。一位汽车行业从业者告诉搜狐科技,小米选择这个时间点入局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互联网造车不是新概念了,小米显然是等有人把路探明了才入局。”
雷军对汽车业务的兴趣甚至可以追溯到7、8年前。雷军透露,他在2013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很早就开始关注电动车行业,过去也投了大约10家电动车公司。
他坦言,刚开始对小米造车有所顾忌,担心造车会导致分心。“手机这场仗还没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
小米正式调研造车是从1月15日开始的,在过去的75天内,雷军称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董事会。
小米也早已提前进行了专利布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小米“造车”,华为“帮车企造车”
同样作为手机Top品牌,小米和华为也均选择发力汽车业务,但两者暂时选择了不同的业务模式。
小米直接造车,而华为多次强调不造车。华为定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涉及车载系统、汽车核心零部件等,目的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一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内部人士告诉搜狐科技,“非常欢迎小米造车,或许我们又多了一个潜在客户”。
作为供应商,华为与车厂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如果做整车则意味着与行业为敌。有行业人士举例,华为造手机所以其他厂商不敢用鸿蒙,而如果华为自己造车,估计也没车企敢用华为的软件平台。
对于两位手机巨头选择的两种模式,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评价称,华为着重做汽车业的“大脑”和“耳目”,暂不直接做整车制造。小米一贯是做B2C的终端消费产品,基本不做B2B的中间产品。“他们都选择对自身合适的业务模式。”
100亿美金造车算多吗?
事实上,对于小米来说,入局的这个陌生领域并不简单,尤其是投入费用高、周期长的汽车行业。
此前贾跃亭和恒大联合造车,结果贾跃亭半年就耗尽了8亿美元投资,并向恒大提出“再提前预支7亿美元”的要求。
作为国产造车新势力中的老大哥,蔚来汽车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