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刚刚履新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的任泽平指出,随着1962年-1976年婴儿潮人口退出劳动市场,老龄化问题将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加速扑面而来,预计2033年,中国将会有3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以上,2060年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他建议,在个税抵扣和经济补贴、托幼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构建生育支撑体系。
放开二胎效果不及预期,新生儿数量大减
任泽平在年会上指出,近年来,生育政策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最近几年,中国的生育率大幅下降,“少子化”的挑战正扑面而来。
他指出,在2016年中国全面放开二孩以后,2017-2019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实际上是持续下降,放开二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在他看来,中国的“少子化”挑战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1、主力育龄妇女大幅度减少。2016年以来中国主力育龄妇女在减少,未来也是这样一个趋势,意味着中国“少子化”的挑战会更加严峻。
2、生育成本上升。中国的教育、医疗、住房在抑制民众的生育,这需要在相关的政策上做出一些调整。
3、新一代年轻人的观念改变。新一代年轻人追求独立自由,90、00后是现代人,他们不结婚了、不生育,发达国家也走过类似的道路,他们更加追求个人的独立、自由、享受,抵制“996”。
任泽平指出,中国的“少子化”问题既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因素,也有国内政策调整不到位的因素,后者的适当调整能够改变人口下滑曲线的斜率。
生育断崖加速老龄化,延迟退休成为必然
他强调,中国人口问题的关键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
1962年-1976年期间中国出现了一轮婴儿潮,在1962年-1976年出生的这一批人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主要走向,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就是这一批人干出来的。
后来到了70年代末,中国的生育政策做了很大的调整,由原来的鼓励生育变成了计划生育。
他强调,中国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跟欧美不一样,欧美的老龄化、少子化用了20-30年,是慢慢到来的,而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是加速到来,而且就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扑面而来,因而,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和欧美曲线差异很大,“它的顶是尖的,不是圆的。”
值得注意的是,1962年出生的这一批人现在59岁了,他们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这说明中国的主力劳动力人群正在加速地退出劳动力市场,而随着健康状况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长寿时代正在到来,因为延长退休年龄成为必然,当然中国可能会采取渐进式的方法来延迟退休。
推算2100年人口或降至8亿
根据任泽平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未来的推演:到2050年中国人口会急剧萎缩,2100年人口将降到8亿,更重要的是,中国老龄化加速到来,2033年中国将会有30%以上的人口达到65岁以上,2060年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都是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这个挑战是非常严峻的。
任泽平认为,老龄化到来以后,会带来社会抚养比的上升,养老负担的加重,社保压力明显上升,政府债务也会上升,这将一个是中国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在政策建议上,任泽平建议,加快构建生育支撑体系。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1、进行个税的抵扣和经济的补贴。
2、加大托育服务的供给。
3、完善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
4、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
5、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相关的支出,让大家生得起养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