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板衣”、举着招工纸牌、一字排开站立吆喝,不知情的人会以为这是一个衣服销售市场,实则是出现在广州海珠区城中村的一条“招工长龙”。阳春三月,每年的招工洪峰如约而至。
“我们每天早上7点就到康乐大街这里开始招工了,目前用工缺口还是很大。”站在招聘人群中,服装厂招聘主管李华(化名)感受到很大的竞争压力,而压力来自现场的招聘人员比求职人员还要多。事实上,有压力的不止李华一人。
春节以来,证券时报记者团队连续辗转珠三角多地,实地探访多个招工现场了解到,珠三角地区结构性“招工难”、“用工荒”问题一如既往地困扰着不少工厂老板,甚至愈发突出。“老板沿街招聘,排队被挑”、“年轻人对进厂不屑一顾”等现象引发社会热烈的讨论。为应对招工洪峰,珠三角各城市及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返岗专列、连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双管齐下,企业也开动脑筋,从“直播带货”变成“直播带岗”。
老板多过“工仔”
在广州海珠区康乐村,“握手楼”林立、制衣作坊遍布,周边纺织相关产业集中,对劳动力成本非常敏感。李华向记者介绍,每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订单比较多,因此用工需求也比较大。“今天目前招到十来个人吧,比昨天好一些,但缺口还是很大。”李华说。而更让李华为难的是,应聘者对工资要求越来越高,一天收入不到500元以上都不太愿意做。另一名制衣厂负责人也略带无奈地说道:“以前是老板挑工人,现在是工人挑老板。”记者了解到,由于临近用工高峰期,工人对薪资的要求都比平时高,如果是手工复杂一点的平车工、烫工就更难招了,工资还要高一些。
实际上,按照以往惯例,大年初七、初八珠三角企业陆陆续续开始招工,元宵节前后务工人员批量回潮。然而今年的抢人大战出乎意料早了一些。在中山,一家位于翠亨新区的机器人(11.970, 0.06, 0.50%)科技企业招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大年初一公司就组织相关人员开始上街招工,除了行政,连公司采购部门员工都行动起来。“因为今年很多人留在本地过年,所以我们也早点招工。”据各地人社部门监测统计,今年计划留粤过节外省务工人员预计超过6成。
在深圳宝安区石岩街道的水田工业区,遍布了长城电脑、欣旺达(24.980, 0.06, 0.24%)、双翼电子等大厂,员工数量数万人。在通往工业区的道路两旁,站满了流动招工摊贩,招聘人员手里拿着招工简章,还随处可见骑着电单车、贴着“招工”字样的劳务中介,他们像猎鹰一般,追着那些拖着行李、眼神茫然的路人,时刻准备踩一脚,问一句:找工作吗?但是,现场的招聘人员远远多于求职人员,记者一路走过去,手里被塞满了十多张招工简章。
摆摊招聘的人员中,既有工厂直招人员,也有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工厂直招一般招聘正式工,而劳务派遣公司则多招临时工。按照招工简章上的薪酬标准,不少工厂开出的月工资可达5500~6000元,但底薪是深圳最低的工资标准2200元/月。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照底薪+19元/小时的平日加班费,和25元/小时的周末加班费来计算,一名员工即使每周上6天班,每天工作12个小时,也仅有5000元出头的收入,若要想拿到5500~6000元的收入,工作强度则需要达到每月工作28~30天,每天工作12小时。前来求职的吴女士对记者表示,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