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骑自行车经过北京慈云寺东路与朝阳路的交叉路口,差点被迎面的外卖小哥撞飞时,我就发自肺腑想给包括百度在内的所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提个建议:
能否把无人车送到这个路口测试一下?
如果自动驾驶技术能够抗住质量不太高的路面,被停靠车辆占去1/3面积的拥挤车道,在早晚高峰期机动车、自行车与步行者互不相让的混战场面,以及不按常理出牌、经常表演”印度摩托贴身杂技“的外卖小哥……
哦,对了,大部分人都是不等红灯彻底变色,就如脱缰野马般冲过路口,努力成为那个最不吃亏的一方。
每次经过这个路口,我都不知道到底是红灯过还是绿灯过,心惊胆战
相信这样的路段,在北京远不止一处。而作为一个无人车爱好者,我逐渐变成了一个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悲观主义者。
但这里的悲观,并不仅仅指“我对中国大多数普通人在10年内享受到真正无人车而感到希望渺茫’。实际上,站在企业角度,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生存境遇,也势必会随着战线拉长而充满未知。
如今,尽管很多人对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体验褒贬不一,但你看到百度在长沙、沧州及北京行驶在部分公开道路上的无人车,以及文远之行等创业公司在广州黄浦区的无人打车服务,的确是对公众开放的。
诚恳来讲,这对于那些愿意尝鲜的公众,是一件好事。
首先,你的确可以用某个app(百度地图或自动驾驶公司自己的app),在有限时间和固定路段上打到这些车。
今年9月,我在长沙为了试探这些车是否真的对公众开放,曾直接让一个路人帮忙打开他自己的地图app,上面的确有”自动驾驶打车“入口,且的确能在中午时间打到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在试乘时看到的普通民众反馈表
其次,它们都是免费的。在国内,这一点让很多人对无人车欣然接受。
我在长沙曾偶遇一位站在路边对无人车鸡冠造型充满好奇的大爷,他一听说“免费”,直接跳了起来:“免费的?在哪儿坐,愿意,我当然愿意试啊…”
第三,它们的确是安全的。
目前根据大部分地方政策要求,无人车即便是系统控制,驾驶座和副驾驶座都必须坐人(前几天的某无人车车企的深圳事件就不提了,交管局出来澄清了)。
通常来说,驾驶座上是安全员,用来应对道路上的突发情况;而副驾驶座则可能是一位在调参的工程师。当然,这样的局面,也让坐在里面的我,几乎感受不到你是坐在一辆”无人的车“上。
总之,这就像”先富“带动”后富“一样,总得有一小部分人先尝一下鲜,但并不意味着大众能享受到并接受它。
在长沙,无人车上必须有两个人
另外,如果你站在企业的角度稍稍一想,就知道这是一笔长期血亏的生意。
按照互联网的打法,2015年时,我们可以在外卖和打车平台掀起的价格大战中,享受到5块钱的豪华早餐和9.9元的电影票,与现在享受到免费的无人车试乘有点类似。这些互联网公司用“撒钱”的方式来迅速扩大规模,努力占据山头,制霸一方,最后再收网捕鱼。
但是,这套“轻巧奇快”的市场拓展方法,对无人驾驶出租车平台运营这种轻+重混合的商业模式并不起太大的作用。
一位自动驾驶从业者给我算了一笔账:“先不提一辆车本身的成本,如果在长沙运营45辆自动驾驶车,你要付给安全员每个月5000~6000的工资,工程师则至少月入1万+,还有车本身的维护成本。单辆车少说得3万/月,那么1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