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倒逼之下,一拖再拖的延迟退休政策走到了必须尽快出台的关口。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就业市场还未做好迎接这些“大龄打工人”的准备。
在延迟退休的众多反对意见中,所提最多的一条是“延退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这种担忧并非没有依据,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存在“35岁”现象,年龄歧视也非常普遍,50岁以上的人失业后再就业相对困难。因此,长期以来官方都将“女性40岁、男性50岁”的人群列为就业困难群体,并纳入政府就业工作的考核目标。
“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是中央对延迟退休改革的最新定调。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孙永勇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表示,延迟退休方案需尽快出台,但应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以防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剧烈冲击。
在老龄化上先行一步的国家已经证明,一旦推行延迟退休,就业市场必然会迎来一场大变革,这种变革对于雇主的影响同样深远。我国“小步慢走”的延迟退休方式决定了变化不会马上发生,但在未来,企业偏爱年轻人的“掐尖式”人力资源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均表示,作为一项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需要政府在就业、社保、财税等多方面出台配套政策进行保障,尤其要在法律层面进行保障,在招聘、录用等环节保护老年人参与的权利,而对于歧视老年人的行为则要惩罚。
体力劳动者更不愿延退
第一财经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经过多年的酝酿,目前一系列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已经趋于成熟。就具体方案而言,渐进式、弹性赢得了更多共识。
孙永勇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上,应该更多地从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现实状况看问题,而不是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放在首要位置。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确实有助于改进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财务状况,但这只是各种应对挑战的手段中的一个,仅仅依靠它不足以彻底扭转局势。
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但企业职工的实际退休年龄还要更低,有研究显示,我国企业职工大量不规范的提前退休造成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仅53岁。
早在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就达到了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与其他老龄化国家相比,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和实际退休年龄都比较低,女性的退休年龄更低。比如,美国实际退休年龄为66岁;日本法定退休年龄65岁,实际退休年龄69.5岁;韩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实际退休年龄72岁。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劳动者仍然以蓝领和体力劳动者为主,退休对于他们来说,福利性更强。有专家表示,我国不少人坚持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尽早拿到一个领取企业养老金的资格,他们是非常不愿意延迟退休的。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就业市场分为两批人,一批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因为年龄偏大后体力下降希望早些退休;另一批是国家干部和类似高校教师等群体,他们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退休时有些事业还处于巅峰阶段,还在寻求再创业或柔性流动,这批人比较欢迎延迟退休。
一位社保研究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延迟退休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所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规范就业正规就业都会受影响的,体力劳动者绝大部分都不愿意延迟退休。
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另一个必须考虑的现实是,由于我国对于三岁儿童及老年人护理方面的公共服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