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时间是最价值连城,也是最容易被贱卖的资产。
举几个例子:
在租房的时候,有些人最优先考虑的是房租,为了便宜一两千块的房租,宁愿住得离上班的地方远一点。
为了节省生活费,有的人会选择自己买菜做饭。
双十一的时候,有人会花大量的时间找人助力,以获得更多的优惠。
这些人往往忽略了一个更有价值的东西:时间。
便宜下来的一两千块房租,其实是牺牲你的一两个小时通勤时间为代价换取的。
一周节省的几百块伙食费,背后是你每天在厨房花一个多小时人工省下的。
而双十一优惠的几十块钱,何尝不是用你的休闲时间兑换的。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时间到底值多少钱?
这些生活中的“蝇头小利”,会逐渐蚕食我们最宝贵的资产——时间,而我们还沾沾自喜,以为占到了便宜。
很多人习惯以金钱为标准,来决定一件事怎么做。
却很少有人以时间为标尺,去衡量到底值不值得做。
事实是,你如何定价你的时间,你就拥有怎样的人生。
01
工作的本质,就是卖时间
其实工作的本质,就是卖时间。
不同的人,售卖的形式不同,售卖的价格各异。
上班族们,把时间卖给老板。
自媒体作者,把时间卖给读者。
心理咨询师,把时间卖给患者。
老板和创业者们,则是买卖别人的时间。
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收入,往往有三种途径:
一种是出售更多的时间。
举个例子来说,除了上班8小时,你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赚外快。
一种是提高单位时间的价格。
提高单位时间的价格,可以通过提高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消除中间商的方式,例如成为自由职业者,跳过公司,直接将时间售卖给甲方。
还有一种是改变时间出售形式,将同一份时间无限次出售。
譬如成为线上课程的主讲人,或者成为企业培训师,可以将同一份时间出售给多个人,卖得越多,成本越低,利润越大。
所以一个人的时间观,就是他的财富观。
你对时间的定价,决定了你的收入上限。
随着年龄增长,职场人要尽量减少第一种收入方式的比重,因为通过出售更多的时间来换取更多的收入的方式,门槛低,竞争力小,可替代性强。
知乎上有人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35岁对于职场人来说是一个坎?
因为35岁是一个节点,你的精力在衰退,你不可能跟刚毕业的年轻人拼谁更能加班,谁更能吃苦。
这时候如果还依赖第一种方式的话,就会被拿来和年轻人对比,显然,从熬夜和吃苦这个角度来讲,35岁的职场人性价比并不高。
我们的职业规划路径,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你想把你的时间卖给谁?什么价?如何卖?
当你处在第一种收入方式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升单位时间的议价能力,以及努力尝试和发掘将时间无限次出售的方法。
因此,这种时候,我不建议出售更多时间来换取更多的报酬,因为这种方式其实是在将时间贱卖,无法收获有意义的成长。
大三的时候,我曾和室友一起去外面找兼职,发过传单,卖过商品,做过信息录入员。
这些工作不难,容易上手,一天可以拿到100元,但做了一段时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