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手机卖硬件不赚钱,复购率也低,趁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整,我打算转战手机周边和IoT(物联网)。”4月6日,手机经销商李可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手机行业现在太难做了。
眼下,OPPO和vivo加快扩充智能硬件品类,华为推出HMS加速平台化,而小米的IoT产品更是早已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李可看来,IoT的机会来了,特别是5G商用。
3月31日,小米(01810.HK)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2019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小米2019年营收首度突破2000亿元,其中IoT产品的收入达到62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1.7%。
“2000亿元年收入,是小米集团十周年最好的消息之一。”一位IT行业资深分析师在小米财报发布后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作为小米成立的第十年,2020年对小米发展可谓意义非凡。对小米而言,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随着市场环境快速变化,企业过去十年发展所依靠的生态链力量似乎已开始减弱,而当前颇为火热的IoT产品,能否成为企业下一个十年的新增长引擎?
生态链优势减弱
不可否认的是,在小米取得2000亿元营收成绩的背后,生态链体系功不可没。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小米利用在资本、渠道和供应链上的优势,已培养了超过300家生态链企业,但眼下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实际上,这些企业的水平并非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小米的生态链体系,智米科技CEO苏峻此前曾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早期的生态链企业是精挑细选,标准严格,很有质量的。但随着生态链规模的扩大,不少后来者的质量都不如早期。
记者了解到,如华米、紫米、智米、云米、九号机器人和石头科技等优质标的,都属于早期的生态链企业,有3家已经成功上市。
而后进的生态链企业,早已跳出高单价大家电的范畴,更多专注于生活垂直需求,比如电动牙刷、走步机等,并非生活必备品,也不是高单价产品,规模普遍比较小。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早期的优质供应链企业,眼下也在试图打破小米生态环的标签。
“智米终归要做自己的渠道和品牌。”在小米上市前夕,智米科技CEO苏峻曾经公开谈及智米与小米的有限分割。
不仅是智米,华米、九号机器人等企业也开始建立自有品牌和渠道。
“平衡车受到政策影响较大,我们现在转向电动车和电动滑板车。实际上,小米对我们帮助越来越小,因为出行领域的供应商与小米交集不多。”九号平衡车的项目经理陈诚今年2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电动摩托发布后,其还能听到一些反馈,比如一个小米的生态链企业,价格还能那么高。
事实上,早期生态链企业与小米捆绑的优势在于资金支持、供应链便利以及天然的销售渠道。最大的不足在于品牌的天花板非常明显,这与小米智能手机的用户定位有关。
而业内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在小米生态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下一个十年,其是否还能成为小米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抢先布局AIoT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对于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小米正把越来越多目光投向IoT领域。
在2019年财报中,来自智能手机的收入为1221亿元,IoT产品的收入达到621亿元。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下降,而IoT产品销售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