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原本热闹、休闲的春节假期被不安、焦虑、恐惧笼罩。
正式开工第四天,大多数科技公司都已迎着困难开始运转。
他们面对的拦路虎包括大规模云办公的各种问题——连不上企业内网;语音、视频沟通掉线;员工在家办公效率低、信息同步不及时;还有可能“颗粒无收”的业务——线下门店关闭,员工只能带薪休假、延期上班;大客户项目难以获客和线下交付;供应商、物流公司等任何环节不开工,产品就无法按时生产发货。
从SaaS软件公司到硬件厂商,从大公司到中小企业,都在努力应对疫情对业务的影响。
本文采访了网易、华为云、出门问问、Teambition、石墨文档、肯耐珂萨、深信服、库柏特、云深互联、致趣百川和飞巴商旅等科技公司,这是他们的抗疫实践,在这个紧要关头,希望给同类型公司以借鉴。
1.突发的不可抗力
此次疫情打击最大的是to C的线下服务——尤其是旅游、餐饮、零售、影视等行业。
根据《中欧商业评论》2月5日发布的“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报告:67.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旅游业几乎受到巨大冲击,业务量断崖式下降,不少从业者破产。”商旅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飞巴商旅CEO陈倩楠对甲子光年感叹道。
“旅游服务商的损失是加倍的,因为要两头押款——给上游的航空公司、酒店等交定金来控资源,也就是要包大量机位和酒店房间,否则利润太薄;对下游的旅行社、企业客户,平台则要月结或季结,所以也需要中间垫付,有大量押款。心疼旅游行业的从业者。”陈倩楠谈到。
这种商业模式下,旅游行业中间商不仅没有一分进款,还要支出人力成本、上游垫付成本和下游C端用户的大量全额退款,很多没有充足现金流的中小企业已濒临倒闭。
在陈倩楠的朋友圈里,甚至已有从业者转型微商,通过卖面膜、卖鱼油、卖口罩补贴业务亏损。
同样受疫情重创的,是受整体供应链影响的硬件科技公司。
某消费电子厂商CEO对甲子光年预估,按最乐观的情况,如果2月底疫情得以控制,公司将损失30%的全年效益,第一季度营收基本为0;如果更悲观来看,疫情持续到4月份-6月份,恶性影响将难以估量。
如今,这家公司的业务面临着供应商复工难和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的两重阻力。
其供应商中,有一家零部件厂商位于武汉,因其复工时间延后而影响了整个产品线的生产效率;另外,自从1月31日WHO(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肺炎疫情列为PHEIC(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海外产品的出入关检查时间与财务成本将增大,货运是否会暂停还处于待定状态。
根据闪存市场的研究,由于疫情影响,电子产业的大部分公司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和需求平均减少 15-20%。
第三个重灾区是依赖大客户的to B 科技公司——这种业务模式在AI浪潮之中成长起来的公司里尤为常见,对他们来说,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能持续到下半年。
比如出门问问的to B业务也遭受了不小打击,原计划在年后交付的车载等语音交互项目已因疫情延期。
某科大讯飞员工也对甲子光年谈到,目前科大讯飞已启动的线下实施业务不超过10%,大部分问题还是可以远程解决,“但像需要现场实施部署的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交付型业务无法远程搞定,可能需要做针对性调整,这些项目也多在后半年交付”。
To B科技公司最受影响的是两个环节:销售和交付。
有些公司的业务虽在线上,但需要通过线下拜访、举办会议沙龙、参加招投标获客。这是因为大客户的采购流程复杂,需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