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有人在知乎上提问:阿里巴巴CTO王坚是一个怎样的人?底下有这样一条痛骂的匿名帖子。
马总找王坚挑大梁绝对是个错误,首先这丫根本不懂技术,其次他TM太虚了,天天给你画饼;再次,这个贱人就是一个拍马屁的高手,我到现在也没想通聪明如马总怎么会被哄到那么挺他……难道是后来发觉骑虎难下了么……
2018年,王坚创造的阿里云收入213.6亿,相比2017年的111.7亿几乎增长100%,占据了中国43%的市场。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2050志愿者、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入选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2008年,王坚加入阿里,他提出了一个中国从未有人做过的构想——“阿里云架构”,集团上上下下对王坚投出了坚决的不信任票。
纵使马云好言好语回复:“请相信博士(王坚),给他一点时间。”“骗子”的骂声仍未断绝,阿里云工程师离职率极高,因为他们看不到未来。“阿里云”如镜花水月,无法触及。越靠谱的工程师走得越快。
咬牙吞下全部压力的王坚在阿里云事业部年会上失声痛哭,手拿话筒,一边流泪一边给自己鼓气:
“这几年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的骂还多,但是我不后悔。”
但其实这位外表朴实、谦和,常穿着格子衬衫,传说不会写代码的57岁大叔,是一位天之骄子,他来自AI人才的“黄埔军校”——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
进入阿里之前,王坚的人生堪称顺风顺水。
他30岁晋升为心理学教授,31岁列为博导,32岁成为系主任。1999年他放弃了这一切,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绽放“怪才”的光芒。
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斥巨资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并于2001年11月1日将其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提出对创造通用人工智能的想法——让计算机能听会讲,能看会想。他还说了一句话:“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在一年里能做到的事情,却又常常低估他们能在十年中取得的成就。”
二十年过去,微软亚洲研究院公布数据称,已经发表了5000多篇论文,和300多所大学合作,设立了180多个博士项目,院友超过7000名,其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对基础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没有人可以绕开这个机构去谈论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科技史,这里走出了无数传奇人物。微软执行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沈向洋曾经骄傲地说:“中国几乎所有 IT 公司的 CTO 都是我培养的,从联想到海尔到小米。”
这些人名随便报一个出来,比如李开复、张亚勤、林斌、汤晓鸥,以及短暂待过一段时间的张一鸣,都是如雷贯耳。
我们再说一说开头提到的王坚院士,他曾经把微软研究院比作幼儿园。幼儿园充满未来想象,却很难和现实接轨。
王坚想在真实世界做更大的事情,变一个无中生有的戏法。这个戏法里,人们仅凭手机甚至刷脸就可以在城市里穿梭自如。城市中央有一颗智慧的大脑,调控交通不再拥挤。中国有机会为世界贡献一个新的基础城市设施。
据说,就当选院士之后,王坚在工作群里回复了这样一句话。
“感谢云栖,让我度过人生孤独而美好的日子。”
简单,低调,一如人们对他的认知。小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很少,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关于他的恶评。
公众对这位“天才”的了解十分片面。谁真的了解他呢?整个阿里巴巴集团都视他为骗子时,王坚没有解释一句,没有委屈地问他们:“为什么你们看不到我看到的未来?”
中国科技逐步走向硬核,当无人可超越,便只能超越自己。
王坚走过的这条孤独、被误解
的路,将成为这一代中国创新者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