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个独特的、临时的任务,项目团队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组织。随着工作的推进,一些成员将加入团队,一些成员会离开。项目经理应该随时关注团队状态,及时修订团队成员的构成,合理安排工作,及时释放资源。
1、找正确的人
很多项目经理可能都有类似的体会: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分派工作任务经常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原本应该某人/某部门承担的工作,找到他们时, 却总遭到各种推辞、拒绝。比如“我实在忙不过来了”“其他工作更紧张,现在顾不上这个”等。面对这些或硬或软的“钉子”,项目经理总会有一种“求人办事”的尴尬!
既然是求人办事,为了达到目的,提出要求时就得说好话、赔笑脸,可心里却又往往愤愤不平:“本来就应该是你做的事儿,还得我求着你干!”而被要求的人也会左右为难:如果答应,自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如果不答应,且不说项目经理的态度诚恳,主要是这事儿跟自己脱不了干系。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被执行的效果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情况呢?从表面看,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资源不足,二是项目经理的权力不够。试想,如果组织、团队的资源充足,每个人都能有条不紊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或者项目经理的权力够大,分配任务时说一不二,项目工作的推进自然会流畅很多。
然而问题在于,这两个原因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制约”条件。一方面,一个团队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多数团队成员可能都要同时承担若干个项目的工作。因此,大多数项目都要在这种资源有限,甚至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实施。另一方面,由于项目经理一般不具有更高的行政职务,从而缺乏更充分的实际权力!有了这两个“无解”的问题,难道项目经理只能靠“求人办事”的方式,靠“个人魅力”才能让工作推进吗?
其实,问题的真正症结就在于没有做到“先人后事”。被组建的项目团队中,没有将全部成员纳入团队的范畴。项目经理在组建团队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那些相对少数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团队成员。他们可能得到了更正式的邀请加入团队,是名正言顺的项目骨干。他们接受并完成项目经理分派的任务,支持项目经理的工作,是项目经理的左膀右臂和“智囊团”,承担着项目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为项目目标的达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这些核心团队成员并不是项目团队的整体和全部,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工作需要其他人,也许是更多的人来协助完成。这些工作在难度上也许不算大,却是项目范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项目经理事前并没有将这部分工作的承担者纳入自己的团队,这些人自然也不会认为自己对这些工作负有更多的责任。
当项目经理需要他们完成相应任务的时候,自然就少了几分给自己的核心团队成员分派工作时的理直气壮。而这些所谓“编外”人员在面对项目经理提出的要求时,不但不会有太多的责任感,反而会把这些原本应该承担的工作看作“额外的”麻烦、干扰。虽经项目经理反复催促,甚至“哀求”,工作执行的效果也难免大打折扣。
2、做正确的事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团队”的概念。在《PMBOK 指南》中,项目团队被定义为“包括项目经理,以及为实现项目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一群人”。这样的一个群体中,不仅有项目经理及其身边的若干骨干成员,还包括开展项目管理活动的团队成员,执行工作以创造项目可交付成果的团队成员,为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或执行提供支持的专家,将要接受项目可交付成果或产品的、组织派出的、协调工作、提出需求建议的用户/客户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