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洪,1945年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曾任格力电器公司董事长。
导读
在很多人印象中,格力等于董明珠,董明珠等于格力,但其实,在董明珠身后还站着一个人——朱江洪。他一手创办了格力,并将它带到千亿级别,然后悄然离去。
在一定程度上,“格力”能默默地做到现在40多个亿,企业在潜移默化之间很有些朱江洪的风格。
朱江洪低调,不愿在经销商和媒体前抛头露面,他更喜欢待在工厂,和技术人员一起并肩作战,以至珠江当地人都对他不熟悉,甚至有人误以为他只是傀儡。
为人处世上,朱江洪宽厚、包容,做事喜欢征求意见,对员工很和蔼(只在纪律和质量问题上“冷酷无情”),路上遇到快迟到的员工,也会把他们叫到自己车上。
与之相反,董明珠高调强势,经常扮演“叫板者”的角色。她斗国美,自建渠道;战大金,强势拿下控股权……被媒体称为“霸道女总裁”,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2012年5月,朱江洪在格力董事会上因任期届满,卸任董事长,从此过上退休生活。一辈子闲不住的他,担任了三个协会的顾问和会长,日子过得很充实。
主持人为《中国经营报》记者 吴锦才
西瓜、芝麻一起抓
主持人:近几年,国外名牌企业改变了以往的运作方式,纷纷变产品入侵为合资办企业,合资厂已经办到了我们家门口来。与这些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生产规模小、发展资本缺、技术水平弱,一系列问题造成竞争不在一个档次上。而恰恰这时候格力电器公司开始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你们这么做是否想采用一种独辟蹊径的市场竞争战略的思路,希望别有洞天?
朱江洪:多么独到,还谈不上。“格力”走出国门抢国际市场,创汇额在空调企业中首屈一指。既有意识超前的一面;同时又有巧用天时、地利的因素。我们身在特区,经济信息灵通一些,市场渠道通畅一些,率先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当然要比别人成熟。但空调这个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完全是打破常规找到的市场机会。
首先,我想打破一个大家头脑中固有的模式:认为冲击国际市场,尤其是冲击第一世界国家的市场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什么欧美市场铁板一块,其实市场的成熟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过去,欧洲因为天气凉爽宜人,使用空调的人不大普遍,最近几年情况有所变化,欧洲的空调市场逐渐拓展,日本、韩国和欧洲本地的空调厂家都开始角逐。这是个空档,挤进去一样可能别有洞天,我们用合理的价格和可信的质量拿到了订单。
主持人:格力基本上已经成为中国空调业的“大哥大”,仅仅几年的时间,成绩可以说是非常卓著的。但在这个时候,你把很大一部分精力和物力投放到开发国际市场,是不是有些顾此失彼,“丢了西瓜捡芝麻”。而且是在国外公司纷纷涉足中国的今天走这一步的,冒这种风险是否值得?
朱江洪:我觉得不能把开发国内市场与开发国际市场对立起来。
当然,离开中国市场,就没有我们“格力”。国内市场,从来都是任何大企业成长起来的基本土壤。“格力”在市场上起步是从国内开始的。我们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并由此确定了开拓市场的具体方案:主要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不过分地看重利润率。很快,借助价廉物美的优势,迅速地占领了一些“大牌”空调无暇或不屑顾及的省、市的农村市场,把格力做成国内销售量数一数二的品牌。然后再掉头转向江苏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形成后来居上的销售势头。这套独特的销售策略,实施下来的结果是从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到年销售收入的总量上几乎年年翻番。
在国内市场格力取得了非常骄人的业绩,霸主地位基本形成。但格力的目标不会是只在国内称雄。我刚才讲过,国外市场的空白点相当多,不去抢占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