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
改革开放初,移动电话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大陆有了个新的名字——“大哥大”。1987年,摩托罗拉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自此大哥大被正式带入中国,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式步入移动通讯时代。
据媒体报道,1987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大哥大用户,其当时购买花了2万元,还要缴纳6000元的入网费,其回忆称“大哥大”对其贸易洽谈作用很大。
如今,手机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移动电话用户数也在不断攀升。但据Gfk预测,在2018年中国手机市场将进入巨头竞争时代,小品牌面临生存危机,中国手机市场逐渐演变成了新的“T”型格局,高度集中化。这对于曾经的“大哥大”摩托罗拉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象征身份、财富的大哥大
经过7年时间,大哥大的销路已经打开。
1994年,在深圳首次移动电话号码拍卖会上,一位竞买者以人民币65.5万元高价,买走“大哥大”电话吉祥号码——9088888。当天,深圳市电信发展总公司推出了30个“大哥大”号码,共卖得人民币196.6万元。
家住广西桂林的林朝晖也是在1994年底拿到大哥大的,林朝晖委托朋友在邮电局买到了这部移动电话。如今,林朝晖已经记不起拥有大哥大之后,第一个打给的人是谁,但他仍然能清晰地背出当年的电话号码:9017878——那时大哥大的号码已经是七位数字。
“那时候的大哥大已经有存电话的功能了,但我们习惯把电话记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林朝晖记得,拿到手机的当年,自己的电话本上就记了100多位同事和朋友的大哥大号码。
大哥大不仅是人们信息沟通、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
1999年,生活在三线城市的张卫林成为了第二批“大哥大”用户,在他眼里黑色砖头一样的家伙更像是一种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张卫林向新京报记者表示,“20世纪90年代初,市面上有了大哥大,当时的价格大概是两万多,之后就出了模拟机,1999年的时候,我花5000块钱买了一部模拟机,花了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那时候用大哥大的人还很少,拿出去特别有面子,出去都是看着别人羡慕的眼神儿。”
当年大哥大无疑是紧俏货,不过它外形设计、功能都很难跟现在的手机相比。大哥大厚实笨重,重量在1斤以上,除通话之外,没有其他功能,而且通话质量也不够清晰和稳定。
张卫林告诉记者,“虽然大哥大比固定电话方便,但是它的收讯情况并不是特别好,打电话的时候还需要找信号。”
引领“中国移动通讯第一代”
随着大哥大的售价降低,销售渠道也大大拓宽。
据林朝晖回忆,1994年的桂林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外宾络绎不绝,旅游业的一线导游月薪已经可以达到3000元,旅行社的主管领导工资则更高,而随着大哥大价格从2万元降至1万元,旅游业不少人都拿出3个月工资跟风购入大哥大。
其实真正让中国用户记住摩托罗拉的是BP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BP机的热销,“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的广告变得尽人皆知。
与大哥大相比,BP机只能接收,不能发信息。用户需要通过电话拨打寻呼台的号码,告之寻呼BP机号和自己的姓名、电话。据报道,那个时代的寻呼小姐月薪可达800元,堪比当时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
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市面上推出多种型号BP机。据媒体报道,1995年到1998年的4年间,全国每年新增寻呼用户均在1593万户以上,2000年寻呼业发展到顶峰。
摩托罗拉不仅给中国带来第一部移动电话,还在1999年推出了第一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