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两个榜单让我再度关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称:华为):在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上,华为以218亿美元销售收入位列第397名,成为内地唯一入围的民企;另一张榜单则是福布斯富豪榜,在这张榜单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排名全球第1056位,中国排名第92位,身价仅为11亿美元。这位中国最卓越的企业创始人,并没有进入中国第一梯队的富豪俱乐部。
近年来,外界对华为的疑问集中于两点:一是华为的接班人问题,二是华为的透明化问题,例如华为为何不上市。关于任正非的接班人问题,在任正非步入花甲之年后开始愈发为外界所关注,8年来从未间断。而这家公司何时方能上市,局外人似乎比任正非显得更为心切,一些投资机构甚至预估华为的市值至少在 1000亿美元。
华为的公开信息十分有限,任正非从来不接受外界访谈。但当我重新展开华为2009年年报时,我发现上述两个问题的谜底其实有迹可循。这份年报至少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该财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18亿美元,超越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两大巨头,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二是华为首次公布其股权结构,华为员工通过工会持股其98.58%股权,任正非个人持股1.42%。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数据,这家销售收入居中国民营企业之首的公司①,其创始人持股比例如此微乎其微,堪称中国民企创始人低持股之最。这是华为与中国95%的企业截然不同之处,任正非没有将自己变成中国最显赫的富人,《福布斯》甚至解释说,他只是因为华为业绩飞涨,才在2011年首次入围《福布斯》富豪榜②,但他打造了一家世界级的企业,即便在欧美市场,通信设备制造业都可视为主流市场、主流行业,在这个完全以技术取胜的领域,华为排名全球第二;与此同时,他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中产阶层员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为是中国企业的“全员中产阶层”典范。
回答以上那些问题的逻辑恰恰在这里。
研发入口即“地狱入口”
1988年任正非在深圳创建华为,创建之初便明确“技术自立是根本”。在《华为的世界》一书中,作者这样形容任正非对技术的偏执,“任正非从一开始对研发投入的认识不是一种锦上添花的长远眼光,而是基于一种背水一战的拼命决心。”有很多细节都透露着任正非异于常人的技术“偏执”:在深圳龙岗区的华为基地,每条路都以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创业十年之后,访问贝尔实验室时,任正非说:“我年轻时就十分崇拜贝尔实验室,仰慕之情超越爱情。”研发与风险紧密相连,任正非常常对研发人员讲,科学的入口处就是地狱的入口处,华为必须拿出巨大的勇气,甚至在失败后用下地狱的风险来提升研发水平。
这种“下地狱”式的决心对华为持久的、孤注一掷式的研发投资计划影响显著:1993年,华为将创业5年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研发上。在交换机取得优势后,华为又将积累的资金主要投入到以SDH技术为核心的光网络传输产品。此后从CT2、ETS等第一代模拟技术,第二代 GSM,到3G、LTE等技术,华为始终不惜重金投入攻关技术,以至于业界有这样的说法,华为今天的技术成就是任正非咬紧牙关依靠巨大投入砸出来的。
从1993年起,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每年都保持在销售收入的10%以上,2002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突破了30亿,2009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更高达133亿人民币,接近华为当年的净利润183亿人民币。就在全球市场最不景气的这一年,华为的研发费用竟然同比增长了27.4%③。
这种不惜血本的投入一方面由任正非的决心和视野决定,另一方面也与其所处行业的特性,以及对手的量级相关。华为所在的电信设备行业,正处于全球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