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寒冬腊月,我们远在湖北做一个项目,客户方负责该项目的是该公司的负责人陈总,一位老同志了,机械工程师出身。对计算机、系统、PDA、RF之类的都不是很了解。那时我和一个程序员到客户现场做接口,是ERP和WMS两套系统的对接。
我们的程序员张华和ERP的程序员陈涛讨论两套系统无缝对接,这时陈总走过来,然后问说:“这个接口还需要多长时间呀?”
张华说:“明天再对下出库部分的字段,大概还需要两周的时间”。这里张华说的两周的时间是说的接口开发的时间。
陈总眉头一皱,说:“怎么会用那么长地时间?不是只要两个系统一对上就接上了呀?”
张华这哥们也是冲动,忍住了内心无比激动地心情,脱口而出:“接口哪像接水管那么简单呀,一拧巴就接上了的”。陈总当即面露难色。
当时我没在现场,是后来张华来告诉我的,真是服了这哥们。
我说:“兄弟呀,你说你这话说的...”
张华:“他根本不懂系统呀。”
我:“兄弟,我们面对的可能很多客户都不懂系统的,就像你会使用手机,评价手机好不好,但是你不一定需要懂得开发手机呀。”
张华:“我知道,当时冲动了。我会注意的。”
后来我不得不得去和陈总去道歉和解释下。
我和陈总解释到:“陈总,打个比方。我们这两套系统都有很多的齿轮,双方的程序员需要找到并匹配,这样这齿轮才能相互咬合呀,当所有齿轮咬合完成,两个系统才能够运转起来。因为要匹配的齿轮很多,还要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系统,这个工作量两个人完成是需要不短时间的。”
陈总听了大概也明白,此事也就过去了。
在网上有一个与客户沟通的例子,觉得是不错的做法。是写的:一个客户对提出修改一个字段,这个字段的修改会涉及系统核心部分的修改,影响大,为保证系统按时验收,项目团队希望推到验收之后,这时客户非常不理解,说:“不就改个字段么?真那么难”!项目经理想了个隐喻,说:“你说如果想在家里的卧室中安排个水龙水会怎么呀!”。
“开玩笑,没有预留水路怎么能安装呢?”,这位客户一边回答,一边就会心地笑了一下。
有时候觉得程序员和客户就好像来自两个国度,彼此就是外国人。程序员觉得客户“不懂”,客户觉得程序员“不明白”。其实是专业不同,术语不一样,在理解上专注的点也是不一样的。沟通并不仅仅是要表达出你想要表达的意思,更要让你表达的出来意思让对方有效接收,让对方听得懂。所以说,要 “到什么山头,要唱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