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所能看到的PDT的弊端只有一条,就是纵横制管理带来的多头领导,产品线和资源线可能为了各自利益,对处于交汇点上的人员提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工作牵引,使得产品线人员经常感到无所适从。我本人就深深体会到了这点。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在于PDT模式本身,而是执行这一模式的基层管理者还没有完全认识到PDT的精髓和价值,或者是为了维护小集体利益造成的。
6.为推行PDT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我感到,华为决心推行PDT并不难,难在准确把握在推行PDT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可以正确解决。PDT模式在IBM已经证明是成功的模式,华为的产品结构以及运作特点和IBM极为相似,因此理想地看,按照PDT模式运作,没有理由不提升公司效益。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华为毕竟是中国的企业,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巨大,PDT适合IBM未必适合华为。对此,任正非首先自上而下地统一思想,在要求30%产品线推行PDT的时候,他强调,基层员工不理解PDT不要紧,但是公司管理层,以及产品线领导必须深刻领会PDT思想。他一再强调,华为要作的是国际企业,要作国际企业就不能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华为最终要面对的是在国际领域内的与国际通信厂商巨头竞争,必须要削足适履,学穿美国鞋,五年不变,到真正领会时再考虑改造PDT的问题。为此,华为在中高层管理干部中作了大量的培训。可以说,推行的PDT的前提是对人的思想的改造,而这个改造过程是从上至下的。第二个问题,是遵从制度和提高效率的矛盾。几乎每个IPT在刚刚按照PDT流程运作的时候,都感到,按照PDT流程,使研发管理变得非常复杂,效率低下。而那个时候,华为的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每个产品线首先关注的都是如何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纷纷表示不愿意按照PDT流程运作,或者实际运作中偷工减料,应付了事。为此,任正非强调,在2001年,对于按照PDT流程运作的产品线可以适当降低对它们在市场绩效方面的考核,但是强调他们推行PDT的质量,并且建立起严格的QA制度,对研发过程作严格监控。第三个问题,就是产品线人员的绩效考核。前面谈到,按照传统思维,员工的考核主要在部门,工作也是部门布置和评估的。但是施行PDT后,员工和部门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很多员工长时间在产品线上工作,从办公地点以及工作计划都和部门没有什么关系。而部门领导并不习惯这样管理本部门员工,而且有些部门本身也背有考核指标,依赖所有员工共同完成,因此会用手中掌握的对员工的考核来限制员工过多地参与对产品线有利而对部门无益的工作。为此,华为调整了对员工的考核制度,起初是引入产品线相关考评,但是相关考评只能是部门最终考评的一个参考因素,部门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个考评,因此仍然出现某个员工在产品线上考评非常出色,可是部门考评却比较差。到我离开华为时,这个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但是,华为一直强调,员工考评迟早会和产品线利益保持一致,这个阶段也许现在已经实现了。
此文章共有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研发项目管理培训课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