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华为IPD的推行情况
2000年我进入华为的时候,耳边就满是IPD的名词,从新员工培训到管理干部会议还有华为公司的各项内部宣传材料,几乎都可以看到这个字眼。那个时候,各个产品的研发从组织架构上已经基本形成了PDT的雏形,各种计划,文档,研发活动也是套IPD里的模式。但是这个时期,IPD在华为公司内还只是个概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华为公司成立的IPD项目组(和IBM配合,制定符合华为公司情况的IPD具体流程以及相关模版)里的人,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IPD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研发流程用的是所谓的IPD1.0,但是IPD的实际效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大家只是在研发活动的称谓以及重要文档的输出上是按照PDT1.0流程规定照葫芦画瓢。而IPD的核心组决策,IPMT的审议监控等关键措施并没有施行,只是在两个产品线上作试点,摸索实际推行IPD的经验和问题。这个过程持续到了2001年,从2001年开始,华为公司规定,公司内30%的产品线必须严格按照IPD2.0流程运作,其他产品线继续以葫芦画瓢按照这个流程走。到了2002年,华为公司规定,到2002年底,所有产品线必须完全按照PDT2.0的流程运作。此时,支撑PDT流程的相关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都已建立起来。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华为公司从高层领导到基层产品研发管理者都对PDT的思想和流程有了比较清晰深入的认识,因此已经具备全面推行PDT的客观条件。我所在的四条产品线既有早起模仿PDT模式运作的,也有正式按照PDT模式运作的。
4.PDT模式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PDT模式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a. 有效整合产品研发相关环节的资源,形成统一团队。
b. 建立严格的产品研发审议监控机制,避免盲目立项,盲目开发。
c. 打通了产品线上个环节,形成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消息传递通道和机制,形成产品需求以及问题的高效反馈和跟踪机制。
d. 真正形成了市场驱动,产品效益考核的机制。
e. 使得公司能够准确把握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
5.PDT的弊端
此文章共有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研发项目管理培训课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