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ge.com首页 > 知识库
文章搜索
华为:快速发展的背后
2008-1-31 21:57:26  作者:网友
  
同时我们也看到,从1997年开始,华为与Hay合作,用长达3年的时间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将近10年时间过去了,华为的“国际化管理精英团队”还没有出现,大量引进国际化管理人才的步履蹒跚原因何在?解决“国际化的人的问题”是华为迈向世界级企业无法回避的一道坎儿。

    

     拥有资源和能力的一方未必能获胜我们认为华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战略、国际化和复杂性管理三方面。

一、战略分析华为的成长轨迹,我们发现华为的发展战略非常符合哈佛大学克里斯蒂森教授的“破坏性战略”。当时电信业在国内还是较小的行业,通信质量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价格高和使用不方便,大多数单位和私人的通信需求被大大压抑,多数中国人被挡在市场之外。对中国市场而言,改进通信质量、降低成本的技术开发成为决定行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华为在进入电信行业之初,便倾全力投入到C&C08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上,产品开发成功,使华为与国内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在电信行业站稳了脚跟儿。国际巨头主要集中在城市市场,华为C&C08等产品开发成功后,一开始选择了农村“新市场进入”,没有遇到国际巨头的激烈狙击。实际上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上的巨额垄断利润和高成本运营模式使其无意也无力狙击华为。华为在农村新市场成功后,开始进入城市市场,由于技术性能逐渐接近国际巨头,成本又低于国际巨头,在城市市场华为能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更高的性价比,于是又成功扮演了“低端进入者”的角色,使其在中国城市市场上不断收复失地。

二、国际化华为的国际化是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培养出来的,不是将之完全交付给国外代理商或合作伙伴,这样的国际化策略见效慢,但投入分阶段,总体来说风险较小。像TCL通过并购知名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以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但由于企业现有的国际经营水平较低,完成整合的难度大,风险自然大。在国际市场上华为的进入也基本遵循低端进入的策略,在低端市场上迫使国际巨头无利可图,愿意“主动退出,而华为由于其成本优势则可尽早在国际市场上盈利,完成其持续投入,在国内市场处于低迷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新的增长点。这一点也不同于海尔先难后易的战略。因为电信行业的产业链较复杂,管制严,技术壁垒高,不同于家电行业,若开始选择最难的市场无异于“自杀”。选择了适合电信业的国际化路径是华为成功的又一原因。

三、复杂性管理企业在成长到较大规模后经常会因为复杂性管理进入组织官僚化危机,华为克服此危机的办法先是从文化上塑造员工内部客户行为导向意识,接着通过整合产品开发流程实现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导向,又通过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使其组织能力趋于成熟,从而摆脱了国内多数软件企业靠能人保证的初级阶段,进入了能力上与国际企业并驾齐驱的阶段。

此文章共有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研发项目管理培训课程方案


发表评论    【推荐】 【打印
我来评两句 查看最新评论〗 
请您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昵称: 匿名
 
图片广告
热点文章
论坛精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