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自与业主签约进入实施阶段后,其施工进展受施工企业外部与内部两大主要方面因素制约。在施工企业外部,受业主、监理、社会等诸方面如资金供应情况、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工程质量监督、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约束等等;在企业内部,受工、料、机等资源配置、企业的生产能力限制等相关因素制约。我们在编制一份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单体计划)或多项目共同实施的综合性计划(如企业内部的月度、季度生产计划等)时,就是力求在诸多矛盾、约束因素中,搜寻相关的平衡点,力求使矛盾的相关方面能基本接受或大体接受。也就是说,既要履行合同(受法律制约),又要兼顾企业的实际,还要尊重客观、科学规律。
计划是统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网络计划技术,进一步克服了在此之前人们普遍采用横道图(甘特图)编制计划,不能反映工作项目(作业)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难以对工程项目作出深远而细致的安排等困难。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把人们从计划编制过程中繁杂的计划时间参数计算解放出来,由人工计算变为计算机自动运算、自动逻辑判断,并可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更新,方便、快捷地储存数据、输出图表,适应了现代工程项目的“全面详细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及时反馈更新、严密跟踪对比”的计划管理模式。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对计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划编制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编制出一份施工进度计划也许并不难,但要编制出一个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详尽计划并非易事。这是因为,施工企业计划编制的基点是企业与业主签定的项目施工合同,在相当数量的施工合同中,科学性与合理性存在着不对称性。因此,评判一份施工进度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履约的角度出发,它可能是科学的、合理的,但不太符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或者说它违背了某些客观规律;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对企业而言是可行的、科学合理的,但可能不能正常履约,甚至可能引发企业与业主的合同纠纷;再有,施工进度计划兼顾了业主、企业双方的要求,但实施起来企业的经济投入很大,可能引发企业的经济亏损,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考虑应是计划编制过程环节中需要权衡的问题,即在确定计划目标时,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管理风险,按照总体计划对每一施工工序作业的可能性和干扰因素进行预测、评价,分析施工图、采购、机具方面的因素,必要时要考虑气象、水文、政治影响等不可抗拒影响因素,运用风险决策方法,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确保目标实现应该准备采取的措施。
由此,我们应当认为,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完善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有计划编制者本身的的认识水平、工作经验、能力作依托,还必须要有决策者、实施者、计划相关者的集思广益。科学性与合理性必须通过客观实践的检验。
此文章共有4页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