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后对比法 前后对比法是将项目实施前即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时,所预测的效益和作用与项目竣工投产运行后的实际结果相比较,以找出变化和原因。这种对比是进行后评价的基础,特别是在对项目财务评价和工程技术的效益分析时是不可缺少的。 二、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法是将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由于对项目区的影响不仅是项目本身的作用,因而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对项目作用的影响和项目以外(或非项目)作用的影响。这种对比方法在前期评价中常用于技术改造项目。在后评价中所不同的是,采用的基础数据是项目投产后的实际数据。 三、目标树——逻辑框架法 目标树——逻辑框架法是目前在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从确定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向上逐级展开,得到其影响及后果,向下逐层推演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得到所谓的“问题树”。将问题树进行转换,即将问题树描述的因果关系转换为相应的手段——目标关系,得到所谓的目标树。目标树形成之后,进一步的工作要通过“规划矩阵”来完成。 投入、产出、目的和目标的四个层次:自左而右4列则分别为各层次目标文字叙述、定量化指标、指标的验证方法和实现该目标的必要外部条件。目标树对应于规划矩阵的第一列,进一步分析填满其他列后,可以使分析者对项目的全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可以看出,后评价首先是一个学习过程。后评价是在项目投资完成以后,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经济效果和影响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总结,使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深化对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其次,后评价是增强投资活动工作者责任心的重要手段。由于后评价的透明性和公开性特点,通过对投资活动成绩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可以比较公正客观地确定投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和工作水平。后评价主要是为投资决策服务的。虽然后评价对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再建项目和指导待建项目有重要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为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即通过后评价建议的反馈,完善和调整相关方针、政策和管理程序,提高决策者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赵振华 石家庄市市政建设总公司) 此文章共有2页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工程项目管理培训课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