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IPD不是一套僵化的方法,它是一组思想、一套方法和一套工具的综合体,它对传统研发体系中存在的各种弊端都提出了较好的解决办法。IPD系统性强但不僵化,复杂但不失灵活。IPD不仅仅适用于大型研发机构,而且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和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裁剪,使之适合企业自身的需要。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重视研发的企业都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任何规模的企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思想、方法、工具或者是三者的综合。
根据我们辅导多家中小企业引入IPD的经验,IPD完全可以给中小企业带来降低研发浪费、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率、从缩短产品上市周期等诸多好处。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有没有必要引入IPD,而是怎样引入IPD?怎样吸取IPD的思想来指导产品开发?怎样对IPD进行裁剪使之适合企业自身的需要?等等。根据我们的经验,中小企业在引入IPD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系统性原则:引入IPD要从策略、流程、组织几个方面着手同时进行改进,避免只用一、二种方法和工具进行局部改造的方式。如果设计了新的结构化产品开发流程,却没人负责决策评审,或者仍然把产品开发看成只是研发部门的是,那么最后流程还是被抛弃不用;如果建立了产品路线图,却不对具体的产品开发进行评审和把关,那么最终策略仍然得不到执行。
2. 把握重点:每个企业有其独特的行业特点和其自身独特的资源、文化、组织等,每个企业研发系统存在的问题也都不同,其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不同。我们在引入IPD的时候一方面要进行系统性的考虑和改进,另一方面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投入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把握住最需要改进,最能产生成效的方面进行重点改进。我们辅导过的几家企业,其改进重点就各不相同:生产低压电器产品的U公司,其产品决策、跨部门协作都不错,但其产品开发流程的结构化很差,那么我们就把对U公司改进的重点放在进一步结构化流程,引入异步开发模式、推行模块重用技术等方面;生产小家电的F公司,其产品决策较好,流程结构化方面一般,跨部门协作很差,于是我们就在优化流程、设计考核激励方案的时候重点考虑了怎样提高跨部门协作水平,并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来提高跨部门协作水平;对于生产塑料的J公司,由于其产品开发流程结构化要求不高,跨部门协作一直比较顺畅,但产品策略很不清晰,产品开发随意性很大,所以我们就重点抓了产品战略规划流程和决策评审制度。正因为在项目中把握住了重点,各个项目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企业尝到甜头后的积极性就更高,后续推动也就更有力。
3. 由简入繁、不断改善:企业在实施IPD的同时还要完成既有的产品开发任务,短时间内接受和吸收新事物进行变更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中小企业在实施IPD的初期一定要简单,先搭建起系统性框架,再逐步完善。这里要说明的是,简单和系统性强并不矛盾,例如,我们建立了从概念到生命周期六个阶段的系统性流程框架,但概念阶段的活动和内容可以简单也可以非常复杂,简单的话可以在一张表格上描述产品的市场前景、技术要点、预计投入和回报,复杂的话可以是一份数百页的业务计划书。
此文章共有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研发项目管理培训课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