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涉及双方所处的实际高程是不等的。地位造就人的心理,从事管理的人不可避免会产生“居高临下”的感觉,而生产人员的心底里则常回生出一丝“怯生生”的念头,“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人都有倾诉的愿望,但位差的存在使得具有不同“身份”人的表现形式各异,有的主动,有的消极,这就要求管理者善于“倾听”才行。
乔·吉拉德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回忆往事时,他常念叨如下一则令其终身难忘的故事。
在一次推销中,乔·吉拉德与客户洽谈顺利,正当看样子就要快签约成交时,对方却突然变了卦。—— 快进笼子的鸟飞走了。
当天晚上,按照顾客留下的地址,乔·吉拉德找上门去求教。客户见他满脸真诚,就实话实说:“你的失败是由于你没有自始至终听我讲的话。就在我准备签约前,我提到我的独生子即将上大学,而且还提到他的运动成绩和他将来的抱负。我是以他为荣的,但是你当时却没有任何反应,而且还转过头去用手机和别人电话,我一恼就改变注意了!”
此一番话重重提醒了乔·吉拉德,使他领悟到“听”的重要性,让他认识到如果不能自始至终倾听对方讲话的内容,认同顾客的心理感受,难免会失去自己的顾客。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听起来却意味深长。
现在有一句口头禅叫“理解万岁”,何为“理解”?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指主体对理解对象的客观理解,但更进一步地说,应该将理解视为主体与对象双向互动的交流,这意味着理解不再是一种主体对对象单方面的投射,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对话。
不能把“对话”仅仅视为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人们在阅读文献材料或者观赏美术作品时,也是一种“对话”,只不过这种对话是以“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的。
在这种对话中,“你”的言说乃是向我的发问,“我”的话正是对提问的回答。而“我”的回答同样又是对“你”的提问。在这种情况下,言谈者的话语实际上为对方所导引。
如此而言,任何对话就成了对话者难以预期的自然过程,它摆脱了对话者自己的意愿,而展示出“对话”本身的逻辑。
成功对话的前提是相互的“倾听”。“倾听”本身含有某种“归属”感,也就是“归属于”所听到的东西;而对所听到的东西的理解,已经包含着某种意义上的“赞同”。
此文章共有3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沟通技巧-出色的项目经理之必备课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