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在不断地变更,客户的权力接力棒在不断地转接,很多的软件开发企业的领袖都选择敏捷开发作为其软件过程,那么在打算实施敏捷以前先得知道是否具备敏捷的一些潜质,敏捷的本质又是什么?而我们的建议是不要让敏捷成为混乱的一个借口,这同时也是软件架构师可以考虑的问题。
一般而言很多人都把2001年敏捷联盟大会的成立作为敏捷软件方法的诞生日期,实际上追溯敏捷的产生可能时间更早。早在上世纪末,XP技术就已经崭露头角,Kent Beck在很多的软件工程的大会上发表其关于XP相关思想的一些讲话。
众多的大师积极研究敏捷的原因是因为由于软件开发所涉及的人、物投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项目被拉进了延期的泥潭中,相应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是产能比却不断下降。
工程师一再抱怨工作压力太大,每天根本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而客户却不断的指责谩骂开发的软件产品为什么如此多的Bug。
这与上世纪软件英雄时代所形成的鲜明对比,所以所有的这些使得这些大师都在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软件开发如此臃肿的身躯?软件开发过程中到底那些部分可以省略?为什么人们对软件过程的定义越来越多,但是所开发出来的软件质量却不见多少好转?面对这种状况又如何去改变?于是在2001年敏捷(Agile)软件联盟宣布成立,并发表了软件敏捷联盟宣言作为团队宗旨。敏捷软件开发宣言认为:
◆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根据这四条宣言,敏捷联盟提出了12个敏捷的原则,这12个原则也是区别基于敏捷开发和传统过程方法的准则,分别如下:
◆最优先要做的工作,持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使得客户满意;
◆拥抱变化,通过变化为客户创造价值;
◆经常交付软件;
◆业务人员要和开发人员加强沟通;
◆基于被激励起来的个人构建项目;
◆最有效的沟通的面对面的交谈;
◆工作的软件是首要的进度度量标准;
◆要保持恒定的开发速度;
◆不断关注优秀的技术和好的设计模式;
◆简单是软件的根本;
◆最好的架构和设计出自自己的团队;
◆时时反省,随时调整。
对敏捷的理解
上世纪60、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中期,软件产品一直笼罩了很多的英雄主义色彩,从微软帝国的Billgates到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从UCDOS作者鲍岳桥到WPS的求伯君,所有这些大师的开发团队无不是激情四溢的。
此文章共有3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