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项目管理之路 - Ivan的PM日志
我的项目管理之路 - Ivan的PM日志 姓名:樊钢
所在公司:北京
荣获奖项:二等奖

【获奖感言】

感谢砺志咨询,得以有机会把随手记录的感悟和朋友们分享相互勉励,项目管理之路很长,让我们一起成长。再次感谢大家的阅读 :)

【评委梁光华点评】

Ivan用日记形式记录其经历及其所感,感悟、经验总结、启发丰富,陈述角度清新、有趣,是好博文!
     

感谢砺志咨询举办这样一个征文活动,让我得以把前几年一些项目管理上的记忆重新整理呈现在这里。在职研究生主修IT项目管理,后来又考了PMP的认证,之后的工作一直也在从事写出来只是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下面这8篇日志记录了从08年以来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里面并无真知灼见,也并不是高谈阔论,只是随手记录下当时的感悟来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分享相互勉励。


P.S. 由于所在行业和公司的影响,行文中掺杂了不少英文单词,只是当时写作思路连贯顺畅,非故意而为,请见谅。


PM日志之一-迎接黎明的曙光

当上周三晚写完最后一封email点击发送时,瞥了一眼书桌上钟的时针-凌晨5点,可以放松一下准备迎接黎明的曙光。所以按照逻辑来讲,第一句话的时间状语应该修改为周四凌晨;但之所以故意写成周三的原因,是因为在那之前一次看时间还是周三晚上10点。Globalproject,初始阶段需要大量的team内外的沟通和协调。而两方人马又不愿意直接对话,都想要确定的结果再做出自己的判断;于是乎两个同处一地的老大,让一个远隔十万八千里的PM在中间传话,折腾了一整晚。你会说,这简直难以理解。不过,这确是真实的情况-是的,当时就是这样。整个执行team不会为了你一个project服务,而team外的人也不愿同时接触过多的其他teaminterface。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情况-project关键milestone时的非常之举;多数时间还是可以smoothly进行的。我今天想说的,就是关于PM的工作时间问题。

从去年底开始PM之旅以来,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一直想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心得收获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但一来之前初窥门径未敢造次,二是实在不能静下心来思考些问题;这不接着这两日写论文的沉淀,再加上这周深度缺觉的感慨;打算开始这个PM日志系列,欢迎批评指正,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吧。

无论何种企业何种项目,开会自然是免不了的。会有大小,分长短,按主次;优先级安排上自是不同。不过通常会有如下的几种:项目管理人员例会-每周固定发生,自己的问题争取及早表达,之后基本处于略听状态,电话会议还可兼干其他的事情,遇到与自己相关的注意下即可,没听清的可以翻查之后发出的meetingminutes,错assign给你action一定要及早回绝;项目专项会-和你所负责的部分关系密切,多半是你hold,一定要做好准备,列好提纲记好minutes,不然各位老大多半贵人多忘事;部门例会-由于矩阵组织结构,每周需要向直属boss汇报工作,需要强调两件事,ProjectGreen flag大家都愿意听好消息吗,还有就是你需要escalate找他帮忙的,其余内容选择只要体现出你的工作量即可,但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自己项目组成员会-需要及时听取项目的进展和大家的需求和问题,适当把职责下分授权。其他各种形式内容的会议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一个原则,会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且能短则短。

把这些会议放到你的outlook calendar中,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很充实,工作上的空余时间会被卡的很死。会议常常会打断你正在进行的工作,再加上开会的过程中问题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之后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需要followup;所以这里需要引入“栈”的机制,“会议”来了“入栈”,“会议”结束“出栈”,以保证工作的继续进行。具体方法可以存封为完成邮件在草稿箱中,或者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的准备个厚实的notes。即便是多线程处理且效率很高的情况下,还是很有可能在正常的工作时间搞不定手头的事情。这种情况,尤其会发生在一个globalproject上。你可能需要及时知道人家的反馈,东南亚、欧洲还好和中国的部分工作时间是重叠的,但遇到北美南美的情况就比较糟糕了,123个小时的时差必须有人放弃睡眠。如果是你想人家提request,那么对不起了,老老实实晚上10点打开电脑联上网线静候人家吧。email的效率是极低的,而且多数老大不是每封mail都看都回复的,多数情况是作为证据留存使用。

当你的能力提升或者实在腾不出人手时,你会被同时委派多个project,或者一个分支过多过分庞大的project演变成program。等你还来不及哭的时候,你已经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前线,敌方的炮火已经如不要钱似的洒过来。这时候,有什么法宝可以帮上你呢?适当的授权,如孙悟空的猴毛,找几个替身先,可靠为主;良好的计划,虽然时刻都在变化,不过总比连个baseline都没有好吧;及时的沟通,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记得riskregister么;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有个健康的身体,革命的本钱啊,project不是靠熬两个夜加几个班就可以搞定的,要做好长期打仗的准备,深挖洞广积粮。

PM一般作两头的工作,前期筹备协调找resource;都安排计划好了,中间交给人家干活-这时多半很闲,即使你再努力监控也是如此;然后收尾处,把得到的东西可交付化。而人家干活会按照人家自己team的安排完成assignment,这样多半东西提交给你的时间就会过了工作时间。怎么办,简单,OT呗。请注意,这里的心情是很愉悦的。心态不好确实干不了PM,甚至有时都有些夹在婆媳之间的感觉。为了和谐,自己哑巴吃黄连的时候也是常有的。呵呵,开句玩笑;但有些时候确实需要你为了最后结果的收益放弃一些个人的坚持和意见。心态和沟通的问题,以后再单拎出来另行诉苦一番,不忙。

PM,原来指的是工作时间都是晚上啊-聊以自慰的小笑话。噼里啪啦写了一大篇,思绪多少有些打哪儿指哪儿了,请原谅一个凌晨4点还在笔耕不辍,梦想以自己教训造福人类的文学青年吧。你瞧,这说着说着,时间又快到了,那就等会儿一起来,迎接黎明的曙光吧~



PM日志之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大幅裁员计划和众多产品线的取消,如同汹涌的大浪不由分说地死命砸过来;波及到了手头正在做的产品,那感觉-这冰冷的海水又苦又咸。。。

还记得上任之初,接手的第一个产品。虽然是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的陌生感;不过真正做起来后,你会慢慢的喜欢上它,那感觉就像看着自己的宝宝一般-心里总是惦记着,每当它的名字被别人提及,你总是不自觉地去侧耳倾听;总是担心它的成长,为它的进步而高兴,为它的问题而劳神;当把它成功送出门之后,心里又会有些怅然若失。略显卡通化的比喻,仅以此说明PM和项目之间的关系。

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总是以其两面性共存于世的,否则它就将被毁灭。项目初始阶段,PM刚被任命,宏图大志、放眼山河、海纳百川,真可谓气势如虹。作细致的plan,规划resource,建立虚拟团队,敲锣打鼓,如同过日子般的红火。随着项目的深入,问题接踵而至,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好在能力全面,计划周全,风险控制得不错,一一化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看着一个个Red/YellowFlag均以GreenFlag收场,伴随着一个个MilestoneReview成功pass,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由得,满腔热忱,火焰一般,充满了干劲儿。这当然是最为理想的情况。

当然,总有不理想的情况,而现实十之八九都是这不理想的。项目启动没多久,麻烦接二连三,彻底推翻打乱计划,团队内部争吵不断,问题出现许久丝毫不见进展。需要的support得不到,领导有没有赋予足够的权力。而这最为极端的情况,就如同这样无疾而终,整个项目被cancel。不是你的错,起码不是你一个人的,不然直接换个PM就好了-问题不会这么容易解决的;甚至都可能没有人犯错,只是公司整体策略性调整。Whatever,反正你的项目没了,你一切一切的付出都化作那东流水,离你远去不可留了。

可能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最近考虑比较多这方面的问题。总结而来:耐心+平常心对于PM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耐心是种责任感,持之以恒地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是支撑你走下去的那团不灭的火焰;平常心是种态度,调整情绪摆正心态,从容面对各种问题,理智的对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是防止你走向极端可以提神醒脑清凉透彻的海水。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PM日志之三-十年后你将会在哪里

“你在现在的职位上已经做了多久?还打算在这个职位上继续做多久?”

“你在现在的公司已经干了多久?还打算在现在的公司继续干多久?”

“三年后你打算在哪里?做什么职位?五年后呢?”

“十年后你将会在哪里?”

当这一系列问题突然放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是胸怀大志的踌躇,是举重若轻的松弛,是满头雾水的迷惘,还是事不关己的漠视呢...

平心而论,在职业生涯的初期,能想明白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实在是太难了。学校并不能全面地展现所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现状,而言传身教的导师们却很难从企业的实际工作层面给予我们更多的经验教训。只有当你真的身处这个行业之中,并能踏下心来努力钻研一番之后,才会有所感有所得有所悟。足够幸运的话,你发现所处行业是自己感兴趣且能赚到自己想要数额的RMB-即便现在还不能满足起码是能看得到希望的。于是,你需要考虑现在的职位是否适合自己,现在的公司能不能让自己更有奔头的发展。业内领先、工作职位稳定、福利待遇好、发展空间大,无不成为考虑的因素;或者,人的要求和欲望也会随着时间变化和成长的,现在的稳定不代表明天的保险;又或者遇到如此这般的经济危机,无论自裁、他裁、组合裁...各种不可抗力的趋势- Anway,总会遇到找工作、猎头、跳槽的情况。接下来,便是一轮又一轮的笔试,面试,HR面谈,网上答题,性格测验,职业倾向问卷,模拟案例...一路杀将过来,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欢欣鼓舞的拿到Offer。讨价还价几个回合,二马一错蹬,还是屈服于HR那些老油条威逼利诱之下,跟头把式签下卖身契。天高海阔凭鱼跃,一切都是新的,跃跃欲试摩拳擦掌的大刀阔斧干一番事业去。过个一年半载,生活归于平淡,于是又进入下一个循环-这一分支剧情大体如此这般。

事情都似乎矛盾的统一体,自然还有另外一种分支 - 如果干了许久,突然发现现在的行业并不适合自己,实在是不想继续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继续无建设的制造二氧化碳。下定决心一不做二不休,改行!在顶着亲朋好友兄弟姐妹街坊大妈的压力下,毅然决然地一去不复返。重新踏入一个行业,需要从新学起。放下架子,抛开身段,丢掉荣誉,忘记过去;拉下脸向后辈请教,以一张憨厚笑脸应对冷言冷语冷空气冷笑话。冷静,一定要放平心态,加倍努力,终于能上了轨道,平稳发展下去,进入分支一的良性循环。

即便是人生充满了变数,很多人没有等到希望来临就纷纷倒下,但我们还是可以力所能及的为自己plan一下,工作and人生。先说明一下,我身边很多朋友是很满足现状享受人生的类型,不求闻达于诸侯,躬耕于南阳美哉足以- 当然,有些人的南阳也可以等于迪拜的7STARHotel... 我很羡慕这样的人,但是自己又不甘心现状,总想趁着年少轻狂的折腾折腾,在更高的位置写上属于自己的印记- 这里就不要和孙大圣的“到此一游”联系了:) 工科出身,有技术背景,学过些管理- 我的素描自画像;猜想很多身边的朋友也都有类似相仿的背景和经历。面前几条路可供选择,TechSpecialist - 技术大拿,高深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通常不显山不露水的隐于世间;Program/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脏活累活苦活一肩挑,终日忙忙碌碌,荣誉责任权利不成比例,通常钜细糜遗心思缜密略显婆妈的经常曝光;PeopleManagement - 团队领导,手下小弟众多一呼百应,无限风光,手握财政生杀大权,通常慷慨激昂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众人翘首企盼;HR/Marketing-Sales/Service- 配合部门,职业形形色色工作五花八门,每个干好了都不易,却又得从头学起;Others - 非相关领域,其他行业,为体现coverage,特列出此item。而这其中每一个发展方向又分成很多个阶段,以项目管理方向为例。从参与项目,到sub-projectmanger,再到project/productlead,之后是program,乃至portfolio,每一个阶段都有自身需要掌握的技能、必备的素质和相关的工作经验,缺一不可。如果你的目标是三年后成为一个PM,那你明天就需要开始考虑如何实现它了。看起来很遥远,其实不然;本行业相关专业领域知识,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及认证,相关项目的工作经验,个人沟通能力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有所筹划。五年后想成为PgM,可能更多地要从多个project的角度考虑问题,深入研究项目管理知识,发展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财务分析和规划,市场调研和战略...可能是这一阶段需要侧重的要点。十年后想成为VP,那么... 保持这个梦想,继续努力吧,呵呵~每个人会有自己发展地高度,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爬到最高的顶峰的。


不知道终点会在哪里,但我坚信绝不会是仅仅在这里 - 与在经济风暴中奋斗的各位共勉~



PM日志之四-"婆媳"之争


上面这张图片很有意思,婆婆和儿媳针锋相对势不两立,背后是凄惨的男人的背影 ~ 如何在“儿子”和“丈夫”的角色间找到平衡点,可能也是很多家庭内部现实的矛盾所在。处理好了,家庭和睦媳贤子孝父慈母爱;处理欠妥,则鸡犬不宁昏天暗地惶恐不可终日。

可能有人觉得扯远了,完全和PM驴唇不对马嘴吗。别急,听我慢慢叙来~

在制造业利润越来越显微薄的今天,众多企业争相努力转型向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迈进;而众多代工企业的壮大,也为业务的多元化外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环境。先是硬件制造的部分外包,处理器芯片、存储体、电池、附件等,而后发展到软件测试、开发、设计等领域,成本控制愈演愈烈,外包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有人力派遣,有任务分派,继而出现中间商,负责协调各外包公司的运作,也让发包商简化流程、统一接口。

但随着外包范围的扩大,质量和管理的问题也随即浮出水面:如何保证外包的交付产品的质量,时间、成本的范围,以及在过程中的检查、抽查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要以明确的scope为大前提,在合同中明确分工的范围、合作的方式、交付的时间和产品描述等,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变更控制和流程。几乎每一个changerequest都是要付费的;而且还需要很长周期的resourceestimationpricing、讨价还价;总之,如果事先没有定义好,后期会出现很多麻烦,无论是time还是budget,都有很大风险。

不得不说,通讯科技的发展让多元合作更加便捷和顺畅,也减少了沟通渠道和手段带来的噪音和干扰。邮件、电话、各种即时通讯软件;OfficeLive Meeting;VoIP众多办公软件+网络软件的组合,也让沟通的方式更加随心所欲。正式的重要的业务往来-eMail更合适;而电话和语音通信软件则更加快速和便捷;即时通讯让关心更加紧密和自然。

开会一定要讲求效率,为解决问题出发,责任落实到人,规定时限。沟通一定要及时,内容次之,形式再次。不是说内容不重要,只是时效性更加重要,而形式完全是为了内容和目的服务的;有时间和精力的美化之。

即便是如此,外包对于沟通的复杂度加大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多个公司参与的项目中,过多的沟通渠道加上潜在的信息误差等等会给项目造成无可估量的影响。

说了这么半天,“婆媳”之争又何而来又从何说起呢?还是得从质量控制说起。如果做到工作外包,质量不外包,应该是每个公司QA人员最为关注的核心。平心而论,即使很多时候,QA的要求过于繁琐冗余甚至不合理。但失去了他们的把关,项目的进展将不堪设想。在如此的内外压力下,老板当然会有很大的压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谁都不想一人背黑锅。所以老板的很多指令都会直接向PM压来,为了项目更好的更顺利地完成,要求多也算理直而气壮。如何把这些指令,都转化为可执行分解成workpackagetask,而且还要保证最后的结果是所要求的,这些都PM所需要面对的。而另一方面,外包公司遵循自己的业务流程和机制,并不希望过多的被制约和干涉,问题的考虑也多以自身公司的利益考虑出发- <,,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simsun;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不是原来的“自家人”。如果调动外包公司积极性,更加有效的保质保量的完成一些任务,也是PM所需要考虑的。<,,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开玩笑打个比喻:老板是给自己发薪水的,“有奶便是娘”啊;而外包公司是和自己并肩奋斗一起“过日子”的伴侣;于是乎,便产生了这“婆媳”之争。沟通渠道捋顺了,则办事效率高成果好,项目进展一帆风顺,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反之,则会失去合作的良好氛围,平生很多阻力,导致误会冲突的发生,项目失败风险呈几何级数增长。了解需求,明确范围,细化成工作包;为每个工作包制定说明书,范围、完成标准、规定时间、所交付物的形式和内容约定;与外包接口reviewresource情况,解释说明,并解答问题。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保持联系,中期检查和问题解决。公开化透明化的奖励机制和处罚措施也会有利于PM的监控力度。

说到底,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都是项目这个大家庭的一家人,为了“家和万事兴”项目成功的大目标,PM需要些智慧也需要些宽容,以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心态。



PM日志之五-从“岬太郎”到“大空翼”的成长之路

足球小将原名「キャプテン翼」,直译中文为《队长翼》。简称CT、「キャプ翼」和「C翼」 。时至今日,足球小将在日本、华人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已经影响了几代人

岬太郎(Taro Misaki:みさき たろう)  大空翼(OzoraTsubasa: おおぞら つばさ)

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持续关注这部漫画,为其着迷,总是能带来兴奋和喜悦。可能是性格相似的缘故,相比于光芒万丈的大空翼,个人更加欣赏和喜欢岬太郎- 大空翼身边的辅助良材。

原本就性格沉稳的他,很少有愤怒鲁莽的举动。踢起球来无论在哪里一向都很绅士风度。‘足球要互相使出100%的力量来竞赛、也要彼此尊敬、没有放弃的人才能触摸到胜利的荣光……’这个足球理论就是他的核心思想吧。 不过岬虽然是在追求胜利的果实,灿烂夺目的奖杯也罢高额的合同金也罢却都没有;——通过足球这么多的人有幸结识,这么多的笑颜映于脸上,这是其他人没有、比不上的。

纵观自己成长的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家里、学校里、还是后来的工作中,总是习惯性的充当supportive的角色,虽然每次的效果还都不错、事情大多也能圆满解决,但还是不能把自己置于事情的中心,成为舞台的焦点。不适应,不自信,不舒服- 于是就一直这么略显逃避似的前行着,一路行来倒也还好。而近一两年来,随着涉及到ProjectManagement领域的事情越来越多,所处角色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很多时候都无法继续只是作为辅助出谋划策,更需要的是关键时刻站出来作决定,带领大家去努力,争得最后的胜利。

以前作具体执行的时候,你会被告知具体的deadline,给你的input,需要你完成的output是什么;衡量你的产出质量的标准也是一开始就定好,并可以很容易很客观的测量出来。于是,你的工作是可以预见的,可以根据自己能力掌控的;虽然需要teamwork在里面,但不会是那个决定成败的因素;更多的是靠你个人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去完成,达到目标。这时,你的工作可以看作为任务的主要负责人提供支持和服务,从更细节更底层的角度对于项目的成功付出自己的努力。这个层面的工作虽然辛苦和劳累,但是确实容易实现的,或者容易在短期看到收益的;而你的成果也更容易被领导看到和赏识。

随着职位的升高,你所得到的command和task也会越来越抽象和highlevel。Okay,现在换到更高的角度去重新考虑一下事情。一个项目分给你,你所需要做的是保证项目成功完成。好吧,你觉得这个目标清晰么,明确么。Ofcourse, NOT! 谁知道什么叫成功呢,怎么才能算是成功呢。当然,会有些市场的反馈分析数据给你提供资料,但决不会像之前那样的具体和明确。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去分析,去发掘;teamwork,communication完全成为决定成败的因素,你需要准确正确明确的把sub-task分出去,并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得到结果。你需要协调好各个team间的时序、条件约束、resource关系等等等等。千万不要试图偷懒呦,前期偷一个小懒,不用祈祷了,后面准保会有一个大的麻烦在等着你。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势头,事情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那就会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还记得 MatthewEffect吧。

对了,还有作决定,越是关键的时刻,越是需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不要期望你的老板会帮你背黑锅,没有人会比你更清楚实际的情况- 或者说你应该是那个掌握最多信息和资料的人,换句话说,也是最适合最应该作决定的人。相信自己的眼光和专业判断,不要再决定之后再询问他人意见,在那之前做,尽可能多地做,找不同职责的人、不同职位的人;当然,还有你的老板,适当的把TAinvolve进来,通常是个不坏的选择。对,还有前辈的经验和教训,如果你的人缘还不错的话,那这时就会受益匪浅了。但是,一旦决定,不要轻易动摇和怀疑,要坚定要从容不迫,要禁得起质疑和负面评论- 事务本身就有两面性,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还有,如果做错了要勇于承认和改进,项目不会因为一两个小失误就满盘皆输的,除非你死要面子,用更大的错误试图修补之前的小纰漏。不断调整,不断改进,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大空翼们,准备好带领岬太郎、日向、若林们去实现胜利的目标了么?勇往直前吧~

P.S. 向高桥阳一致敬,向翼和岬君致敬 - 感谢带给我们童年美好的记忆。



PM日志之六 - Victor/Victoria

在三十年代的巴黎,一名落魄的女歌星在饥寒交迫之下假扮男人,并得到在舞台上以人妖姿态表演的同性恋男子指点,决定剪短头发扮成人妖在夜总会演出,不料大受欢迎,甚至得到一名黑社会头子的垂涎。朱莉.安德鲁斯在她的导演丈夫布莱克.爱德华兹指导之下,演出了一部相当精彩的性倒错喜剧,跟同类作品《窈窕淑男》有异曲同工之妙。全片具有相当浓厚的欧陆怀旧色彩,在搞笑之余维持了极高的艺术品味。扮人妖的罗伯特.普雷斯顿和黑社会头子詹姆斯.加纳均表演精彩。- <<Victor/Victoria>>

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感性的,理性的,成熟的,孩子气的,专业的,学院派的,艺术气质的...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是如此.组织协调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管理控制能力,沟通传播能力,计算审计能力等等,各有所长,也各有所专。而现实中的工作岗位,越是低层的级别,对于综合能力的要求却越是不高,往往不需要或者没有空间和机会全方位的展示自己。进一步结合考虑到自己的发展前途和所在职位的投入产出投资回报,我们或许在不同的阶段和背景环境里展示出自己不同的侧面-Victoror Victoria.

这一切的感觉都源自于年初的performancereviewtargetgoal plan,对,就是那种分叉路口的感觉-很强烈,比以往都来得更强烈。作为从事TestManagement的职位,有着几年SW test相关工作经验,从tester一路杀将上来,还没来得及感受到些许的成就感,就面临到一个瓶颈期的尴尬阶段。其实,原因来自于test最为基本的定位,与开发和管理略显暧昧的关系,从骨子里就注定了testmanager们的生命周期中需要转型的阵痛。就开发工程师而言,很多公司已经为那些静得下心潜心研究的不善交际的genius们,开辟了条specialist之路;这样也不会因为光环效应,强迫对他们进行管理型人才改造,学而优则仕通常情况下并不是最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平行的来看,对于test来说,就难免显得不够公平了。即便是在test作为Qualitycontrol的重要环节被前所未有的重视,test相关的职位却依然还是多半隶属于SWPM之下的supportive性质。于是乎,在到达一定阶段后,就需要在瓶颈期来临前考虑之后的方向direction- SW PM, SW QM, Team Mamange这些管理层面需要更多的能力提升和工作经验作为支撑,但却是最为直接延续之前工作内容和方式的选择;Development,Marketing, Sales, IT...当然也是众多选择,但却需要放弃之前的基础和所得,完全推翻然后从零开始。

根据那个放之四海皆准行的80/20定律,我们需要不仅抓住主要矛盾,而且还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 这也是从政治课中领悟的屈指可数的几条定律之一。如果说之前的坑儿,需要的是沟通能力强,办事效率高,plansummary 能力强的萝卜;那么下一个level的坑儿,在之前所要求条件的基础上,更强调systemeticthinking, presentation, negotiation, desicion等更需要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大萝卜。决策时刻来临,是继续在自己略显拥挤的坑儿里蹲着忍受着承受着;还是为了去更大的坑儿,不断充实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无论如何,决定了就不要后悔 - 无论现在自己扮演的是Victor或是Victoria

P.S.“该说说,该骂骂,该干干,该走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骂的不骂,不该干的少干,不该走时就坚定地留下。”

- 与近期在职场中不顺的友人分享


PM日志之七- All About Lesson Learnt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一个严谨的哲学命题。现实中,我们经常告诫自己 -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如果你没有老郭“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般豁达,那么当你再次站起来时,需要考虑为什么会跌倒和下一次如何不同样的跌倒。


在一个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便是有很好的Scope defineplan,Quality, Time, Cost仍然总是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issues。如果有vendor, supplier的参与,HR,Communication Procurement 会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很繁琐。如果project team suffers不了,伴随着各种solutionactions,会充斥着项目的各个角落,各个时间段,涉及到每个参与项目的个体。一番疯狂的折腾之后,无论问题解决了,没解决,解决了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感悟,经验教训。项目由于其本身Unique,Time Bound的属性,很难在其内部和生命周期中很有效的利用这些所得。而这些非常宝贵的实践,即便是错误的示范也是非常值得记录下来的,对于项目所在组织的成长和提高又是至关重要的。

LL (Lesson Learnt)是工具和方法,也是态度,信念以及责任。当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通常是中期或者后期,完整了一些重要的milestone review,大家都能腾出些时间和精力,坐下来一起进行总结。从小的team开始,召开一个个internalmeetingFishbonebrainstorming等方法工具都可以拿来使用,总结好的方面留给以后做参考;列举出现的问题和集思广益的解决方案,分门别类的assignownertakeactionLL更多的改进还是需要team内部的力量来推动进行,群策群力。一些牵扯到external或者team 之间的问题,需要总结整理,提交给teamlead。在HighlevelLLmeeting中,各team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希望得到哪些support,别的team的哪些inputoutput对你有影响需要改进。达成的共识再回溯到team内部进行followuptrack。牵扯到vendorsupplier,还会有公司level的讨论进行。这些结果中的一小部分,马上就可以投入到项目后续阶段的进行中,产生实际效果;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只能为后面的project提供资料和历史参考- 这是对后面project来说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PDCA的闭环管理的精髓-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这里需要额外提出的是,LL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现状,而不是在于每个人的情感怨念的集体发泄。完全可以理解,迫于项目的压力以及所在jobtitle立场的不同,情绪大家都会有,很可能互相指向对方;当然也都需要发泄,来缓解;但是要看情况,看场合,看结果。我奉行的原则是:在你想要做某事之前,考虑一下这件事是不是做了能达到或者帮助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如果不是,需要考虑做这件事和达到结果哪个更重要;如果结果重要的话,那其他的事情包括个人的情绪都是可以被短暂牺牲的。如果只是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导致情况朝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那是非常的得不偿失的,最后suffer的还是自己。

扩展到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每个阶段会有自己的plan,生活上、工作上,当然也许感情上:)经过了一段时间,有些人能温故知新,总结提高,便迈上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从而可以俯视之前的种种,游刃有余的掌控自己的人生。有些人却依然终日忙忙碌碌的重复着每天的生活,没有感触只有抱怨地一路走着。可能环境稍有改变,面对更复杂的情况便手足无措,跌入下一个轮回。

当然,希望大家都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That's All ...

About Lesson Learnt ...



PM日志之八 - 下一个目标

从入行(手机软件)到现在,一直在从事Test相关的工作。从执行到管理,几乎test team内每个职位都经历过,到目前的testmanager (project base)。回首几年的工作经历,在很多人眼里算是一帆风顺了。心里一直觉得“把事情做到了,后面该来的就会来了”。当然也和机遇有关,很幸运的是,每次自己努力一段时间就会得到“回报”。Testteam不大,每个职位也很清晰。而且自己有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projectmanagement,所以一路走来都很有目标和奔头。作了Test Manager很长一段时间,慢慢有遇到瓶颈的感觉,再一次遇到了职业方向选择的问题。Test不像Develop,可以一直往上走,成为specialist,tech lead等等。基本上TestManager (Project Management), Test Lead (Test team Management)就算是到头了。所以,如果想要往上发展,就需要转型。

SW team内部平行转换的话,有SWdevelopment, SW build/release, Error management等方向;SWteam内部往上发展的话,有teamleader, SW Project Manager, SW Quality Manager等方向;Programteam内部往上发展的话,有HW,Marketing, Quality等方向。考虑到自己的背景和经验,当然还是SW这边更有把握和能力;平行转换的话,完全是换行,之前的经验积累也都可能完全失去价值。心中一直有个小的憧憬,成为一个SWPM;但之前更多的只是憧憬,觉得自己离那个职位很远差距很大。直到前些天,team内部有个SWPM openposition,鼓足勇气去尝试了一把。老大的反映很不错,虽然最终遗憾落选,未能得到机会实践一下,但是对我来说确实个很大的促进:一来,在leader们前面展示了自己,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二来,通过准备和面试,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很具体很真实;最后,也坚定了自己的下一个目标-SWPM。目标明确不再彷徨,整个人也会踏实下来认真做些事情。

对手的强大,对胜利的渴望,对目标的执著,必定会激励和引导我们度过难关。现在要做的,是深刻内省的分析失利,踏踏实实的找到方法并坚持且耐心的执行下去,不断完善和强大自己,为下一次挑战做准备。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

朝着目标不断努力,珍惜每一次挫折和失败,成为继续前进的动力~

其实在项目管理这条路上自己只是个小学生,需要学习和经历的还很多,希望借此机会多和前辈高人多交流多学习。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






























































首页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