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之后,又一个十年再加三年过去了,寒窗过后的十几年间,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尤其是成长为管理人员的过程以及通用的管理经验的运用中发生的一些片段,今天在这里跟大伙一起分享分享。
99年大学毕业,大学期间,我主修的是日语专业,辅修了计算机专业,所以,一毕业就顺利进入了一家日资企业,做起了来华日本指导员的助理的职务,当时我担当的业务内容主要是系统开发的技术支持等领域。因为是第一次进入社会,第一次参加工作,所以对什么都很好奇,就在不停的学习各种知识。尤其是日本人的那种敬业精神更是令我不得不佩服。
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一次项目会议中,谈到了管理方针的事情,认识到了中方的管理思想和日方的管理思想的不同。日本人对工作管理的细化程度,中方是没有的,并且认为也不需要。当时我也判别不了哪个更好。就知道中日的管理思想有点不同。从那以后,我也就开始关注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案例等,为自己后来从事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03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想法,就是想去一个全新的、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沿海城市去感受一下,去闯一闯,看看自己的是否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所以,就有了后来,跟妻子一起辞职,带了一个行李箱、一台笔记本来到了在那之前只在电视里见过的大连市,开始了自己的一段新的生活。因为是从内陆城市西安来到了海滨城市大连,气候,环境,甚至生活习惯都不一样的一个崭新的都市,所以感觉特别的兴奋,同时也有一种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大连市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城市,甚至连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但是当时想,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是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抱着这样的梦想开始了在我人生中的第二故乡的奋斗篇章。
就在来大连不久,经一个猎头公司推荐,进入了我一直向往的IT行业,在一家对日的软件开发公司做起了程序员的工作。之前也做过系统技术支持等工作,不过跟这份工作有比较大的区别,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诱惑感和新鲜感。后来因为自己的日语优势很快获得了领导的信任和提拔,从程序员到项目组长再到BSE,由于所做工作的不同,要求自己的能力也很不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程序员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跟别的模块连接成功了就完事了,不用考虑进度如何、员工士气高低、如何安排工作更合理等等。但担任BSE后,更是面临了很多挑战,因为要直接面对客户,所以既要非常清晰、认真的理解客户需求,还要求非常简单、明了的说明给员工如何做,从要件定义到详细设计都得考虑到。要求要比项目组长更高了。其中担当过的一个案件,由于起动项目初期,对风险的预估不足,导致后来的进度延期,客户投诉,当时的压力大到感觉自己已经承受不了了,此时,有了领导出面支持,在后来的几个月,通过加班、与客户协商的方式,最终还是纳品了。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虽然说是案件纳品了,但是,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件,因为延迟,投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项目结项时,我把我在这个项目中的所有经历、体会全做了总结,作为公司的资产库的一部分保存了下来,为后来项目提供参考建议。其实,在管理过程中,也碰到过比如,人员士气不足,组内沟通不足等等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导致的人员流失等,当时也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因为新人进来后从培训到真正的进入工作状态也需要时间,可是项目纳期是一定的,所以导致出现了很多不确定的风险。正是这些不确定性促使我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不仅是要关注工作本身,还要关注到每一个员工的一些个人要素。就这样磕磕碰碰,一直从事管理工作,直到后来成为了项目经理。
在2011年,公司也开始注意到了规范性管理的重要性,后来就让公司的管理人员要学习PMP,以便于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我就是其中第一批参加考试的人。经过讲师的5天培训,发现原来管理还可以这么规范,像是做数学题,做一个程序似的。首先项目管理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每个项目阶段要注意什么、怎么做等,输入和输出通过工具给很好的串联了起来,让我感觉眼前一亮,非常之兴奋,决定一定要好好把这个管理方法学好,并且运用到今后的项目管理中去。经过培训后,开始了自己学习,迎接PMP的认证考试,刚好在这个期间接到了一个案件,是一个从要件定义到系统测试的金融系统的开发案件,我感觉机会来了,是时候把我学到的PMP的知识运用到具体案件中了。在启动项目时,就跟公司领导商谈,这次开发的管理方式计划采用PMP的思想,我把我的想法和实施计划等跟领导说明后,获得了领导的支持,我感觉我终于可以把国际通用的管理方法导入到我的项目中了。经过10个月的实践证明,这个管理方式是可行的,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项目也按照原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并且获得了客户的满意,得到公司领导的赞扬,这个过程,我想是所有做管理人员最幸福的事情吧。以后我也会一如既往的把我学到的知识在项目管理活动中进行全面的应用,也会一如既往的在公司内部展开,让所有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都能从中获得一些新的知识。
,